加快品牌化建设,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在海口举办,设置了天然橡胶、蜜瓜、榴莲、凤梨、芒果、火龙果等13个全产业链展台,从一二三产业各环节,集中展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成果。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是世界农业生产大国。各地区农业生产基础、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制作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我国农业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湖南常德、甘肃天水、福建漳州、湖北咸宁等地考察调研特色农业产业,并多次提及农业品牌建设,充分彰显了对品牌强农的高度重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迫切需要把区域性特征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一条契合自身发展的农业品牌化道路。 用好“土”资源,做足“特”文章,夯实品牌建设根基。品牌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城乡人民生活品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片土地都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各地应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与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用好“土”资源,即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做足“特”文章,即挖掘农产品特色文化内涵,以传统农耕技艺、民俗传说等为依托,精心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品牌故事,赋予品牌独特的情感吸引力和文化辨识度。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以特色资源为支撑,以品质差异为引领,为农业品牌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做优产业长链,打通价值新链,激发品牌发展活力。产业链决定着产品最终的品质,农业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做优产业长链,需加强农业研发、生产、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及主体的协同合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完善的品牌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品牌信誉度,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打通价值新链,即探索农业品牌与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开发农业观光旅游线路,举办农业品牌主题文化节活动等,增加品牌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挖掘产业深度融合能为农业品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农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建设模式,加大推广力度,发挥品牌赋能优势。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化消费日趋兴盛,走品牌化与数字化联动的“双轮驱动”道路,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谋划品牌发展新路径,创新农业品牌赋能新机制,深入实施“品牌强农 营销富民”工程,以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的“三高”品牌为重点,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作用,线上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线下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选出高邮鸭蛋、盱眙龙虾、东台西瓜、洪泽湖大闸蟹等一批知名品牌,探索出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品牌培育新模式,为全国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以品牌为引领,不仅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还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人才的投入,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动能。 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当牢牢把握资源优势,将品牌建设贯穿于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以品牌强农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