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解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密码”

2024-12-06 作者:珊瑚镇 刘琦 浏览次数: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百节年为首,“春节”申遗成功让世界各地中华儿女心潮澎湃,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也引发了对于传承和发扬“春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汇聚情感力量,解锁非遗传承“情感密码”。“春节”是非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不仅是中华儿女独有的“仪式感”,更因其包容性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文化体验。“春节”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包饺子,无数传统习俗书写着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中国故事”,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更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是热烈而深沉的情感纽带,是无数中华儿女、海外游子与中华传统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向奔赴”。让非遗文化载体“有感情”才能够深入人心,触及灵魂深处最深沉的情感,凝聚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更让世界“读懂中国”。

落实因地制宜,解锁非遗传承“特色密码”。南方过年吃汤圆,北方过年吃饺子,各地在变迁中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习俗,有些人觉得现在的“年味”没有小时候浓了,其实不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春节独有的体验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因此各地更要把准本地非遗传承“脉搏”,深化非遗文化的内在含义,丰富外在表现形式,创新更多民俗体验、文化活动展示,如国潮集市、非遗体验等。近年来,各地非遗展示都不断提质升级,优秀的本地非遗文化更能引起共鸣,让人们更愿意宣传保护本地非遗,“去同质化”也能让外地人产生更多体验的兴趣。非遗文化要与实体经济同向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迸发更强的发展活力。

释放乘数效应,解锁非遗传承“消费密码”。未来,让“春节”这样的非遗文化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更需要搭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快车,推动“春节”等非遗文化元素与新消费市场、新消费场景、新消费习惯等不断融合,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经济增长赋予精神内核。更多新业态新模式也应当借“春节”非遗申报成功的“破圈”契机,进一步打造创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如线上沉浸式数字游览、线下虚拟现实体验服务、线下高品质文创产品、线上线下非遗文化产品市集等,尤其是借数字技术发展契机,打造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数字意境”,让“春节”等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生动、更广泛、更高效的方式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凝聚“数字文化共识”,实现在发展中提升意识、主动保护、积极作为。

传承非遗,我们任重道远。每个人都是非遗的“传承人”,在发展中保护,书写更多优秀的“文化案例”,让非遗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路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