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11月28日,新华日报报道,昆山市歇马桥村将“上新”棠吟昆曲评弹馆,游客可在美丽画卷和吴侬软语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之美,目前,江苏省已累计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5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41个,一批有情怀、懂经营、善管理的“乡村运营师”正以精细化、品牌化、系统化的方式,对乡村精雕细刻,让这片土地更美、更富、更有活力。 从村史馆展示老物件、老照片忆乡愁、看变迁,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到乡村“寻根”,再到乡村运营师发掘乡村生态、生产、生活价值……乡村,正在成为连接现在与未来的纽带。 “诗画田园里,梦里是老家”。乡村历经沧桑,记录着祖祖辈辈曾付出的努力与辉煌,陈述着人类发展的历程,见证时代发展的缩影。民族村寨反映了民族聚落在不同地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农耕器具彰显出千百年来农业发展的智慧结晶,传统民俗体现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沉淀……可以说,乡村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是一代又一代人魂牵梦萦的乡愁记忆。鉴古而通今,回头看才能更好地向前走。站在历史发展的交汇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我们亟需把握时机,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传承文脉,激发文化活力,用乡村的过往铸好魂。今天,一些传统乡村遭遇着日渐式微的境况。对此,各地需要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唤醒对乡村传统的强烈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认识乡村传统所蕴含的价值,认同乡村文化,是维系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苏州建设特色田园文化馆,常州构建“农家乐+窑文化+小菜园”运维模式……各地创新探索,讲好了乡村故事,提高了文化感召力,打造出了充满人情味、烟火气和乡情味的乡村,不仅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活力,更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因地制宜,擦亮产业特色,为乡村的未来塑好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优势,关键在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道路。盐城依托地域资源特点,拓展“裕华大蒜”“南阳辣根”“恒北早酥梨”等绿色食品,泰州深耕传统优势,实现“溱湖簖蟹”“罗氏沼虾”“淡水大黄鱼”等水产品提质增量,镇江立足水土资源禀赋,大力种植“金山翠芽”“丹阳仙桃”“丁庄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各地当深挖地域生态,走特色发展之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擦亮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我们尊重乡村的过往,我们期待乡村的未来。借助时代的东风,我们会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绘就乡村发展的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