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加速,让创新药驶入发展“快车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有37个创新药、51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截至目前,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医药产业在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也预示着未来医药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创新药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我国医药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升级。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药研发的数量和质量上仍有不小的差距,面临同质化竞争、回报不及预期等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面对技术变革、产业格局调整、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多元挑战,创新药发展需紧跟时代步伐,从全链条视角出发,精准施策,全面赋能,让国产创新药驶入发展“快车道”。 构建“资本技术”双轮驱动链。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显示,研发投入指数的平均值从2013年的77.71分跃升至2023年的81.23分,增幅3.52分,增长率4.53%。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资本技术的持续投入有利于全面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产业化进程以及提升市场竞争力。应进一步加大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入AI技术,为创新药研发插上智能的翅膀。加快构建创新药大数据统一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高效流动与利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为创新药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让创新药有源头、增活力。 打造“定价支付”激励保障链。随着国家医保谈判规则日趋成熟,一批国产新药逐渐惠及更多患者,但同时不可避免冲击到了企业创新研发的利润回报,影响投入动力。合理的定价支付政策既能激励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创新药,又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确保创新药企业获得必要的投资回报,激发研发动力,推动形成公平竞争和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要进一步完善创新药的定价机制,以研发成本和临床价值为导向,优化医保谈判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加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提高创新药自费市场的企业定价权,促进商业保险与医保融合发展,让创新药有价值、强保障。 拓展“商业出海”国际合作链。据统计,中国医药企业的2021年技术输出授权总金额为13.85亿美元,2022年升至27.71亿美元,2023年达到41.96亿美元;今年截至10月中旬,技术输出授权总金额为37.09亿美元。国产创新药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但“卖青苗”现象频发,真正成功国际化的产品有限。为此,需聚焦本土链主企业的培育,提升其原始创新能力与国际商业化能力。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创新药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转变,构建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让中国创新医药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