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城改造”到“宜居宜业”,助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城市更新不仅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还提升了城市的整体风貌,不少项目更成为展示城市特色的重要窗口。住建部日前发布全国第三批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其中,江苏共有8项经验入选,成为全国入选经验最多的省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聚焦“硬件更新”提升“城市品质”。老旧的小区、杂乱的电线、拥堵的交通、城市的内涝等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城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大局,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保障。在硬件更新中,群众的意见是主导,怎么改,怎么建,怎么管,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第三方支撑、群众参与,激发群众参与意识, 凝聚合力,加快旧城改造、雨污分流,拓宽城市道路、农贸菜场、建设口袋公园、城市绿地,既有效改善老城配套设施,又为改造后的老城自我治理和自我更新提供动力。 聚力“灰色更新”创新“城市空间”。闲置的学校、搬迁的书局、散落的景点。在老城日益空心化的当下,曾经火热的商业街、小景点,已经人去楼空,是投入本就不多的资金全部拆除新建还是暂且放一放,老城区的闲置资源、建筑业态的更新,成为旧城改造的重大包袱。苏州的双塔市集为老城更新提供了新的选择。保留旧城改造中原有的建筑形态,引入咖啡、书店、餐饮等新业态,打造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新派社区空间。保留原有城市肌理和风貌、保障原住居民的利益,打造绿色创新空间,才能走出一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新路径。 聚合“服务更新”加速“城市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聚焦人文关怀,用温度点亮品质城市。杭州正在大力推进的“建改智”工程,以数字赋能,开展智慧站点建设试点,不断提升群众出行的便利度;扬州开展第一批“五化”提升创建市场,每个摊位前都设置了菜价、商户信息、支付方式集成屏幕,简单扫码即可追溯菜品源头,确保品质放心;南京市鼓楼区天津新村、阅江楼、姚坊门打造“省级宜居示范街区”,邀请省规划院专业团队,完善改造方案,打破社区界限,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改造提升,提升城市空间的规划性和多样性,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幸福新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