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城市更新的“苏”式答卷
日前,住建部发布全国第三批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其中,江苏共有8项经验入选,成为全国入选经验最多的省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旧城改造的目的不是地产开发,而是要安置好百姓,特别是贫困的百姓。”近年来,江苏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更新的重要论述精神为引领,不断创新实践,书写出了一部“苏”式经验范本。 留住城市“烟火气”,传统建筑在城市更新中演绎现代华章。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建老宅,不仅是城市的一张独特名片,更是展示本地文化精髓与魅力的重要窗口。从苏州姑苏区的双塔市集二期项目到盐城伍佑珠溪古镇“穿越千年盐文化的梦里水乡”的总定位,从宜兴丁蜀镇古南街精心打造的“陶式景点”到兴化市按照小规模、渐进式的“绣花”方式推动东门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江苏各地通过保留既有建筑,打造特色街区,充分利用与整合各种环境资源,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商业活力,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展现出了江苏“千城千面”的城市风貌。 澎湃时代向“新”力,老旧街区与城市活力实现“双向奔赴”。城市更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城市更新措施。南京老门东花漾门东、乌桕银杏等绿植花卉不断“出圈”;苏州双塔市集集菜市场、苏州美食、文创于一体;江苏省常州市浦南南村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配置一体化智慧路灯及光伏座椅等节能型设施;扬州市创新街区居民“收储租”更新模式。历史的深邃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共存,共同打造出一个既有温度、有颜值,又富含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的宜居环境,让“沉睡”的老旧建筑与时代接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益,同时也为城市的文化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共建为民“连心桥”,政策激励与绩效考核双重保障城市更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民生为大,实干为要。城市更新,这一旨在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其每一步的推进都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要充分尊重、主动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要保障人民的权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坚持以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为抓手,精准紧扣不同群众需求,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与文化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更新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不仅承载着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孕育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创新。我们要立足“人民至上”,保护好城市文化底蕴,在实践中激发城市活力,共同书写出城市发展的新篇章,让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充分涌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