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画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同心圆”

2024-11-05 作者:张桥镇 印菲 浏览次数:

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国50%的县建立“教联体”,在2027年全面覆盖所有县。这一方案旨在应对当前中小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脊柱侧弯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等难题,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力,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创造更美好全面的成长环境。

强化家校责任,夯实协同育人基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都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二者不可分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到《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从4所苏州中小学被评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到2024年江苏省少儿趣味田径亲子赛在启东市顺利举办,各地通过家校沟通联动,共担育人责任,为孩子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教联体》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家庭与学校的责任,各地可以通过开设家长课堂、组织家校沟通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提升教育观念和方法。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协同支持体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社会力量的加入也至关重要。“教联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将社会资源整合进协同育人体系之中,形成多方位的支持网络。社区、政府和各类社会机构可以在心理健康、文化娱乐、体质锻炼等方面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支持。通过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社会体育设施的开放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推动他们的身心发展。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文旅机构等社会力量要有效净化文化环境,减少不良影响的侵害,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样的支持体系不仅弥补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还通过多层面的合作,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加强政策督导,确保方案切实落地。此项政策的落实关键在于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持续改进。《教联体》方案设立了2025年和2027年的具体目标,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方向。各地教育部门需要建立常态化的督导反馈机制,及时评估“教联体”实施成效,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数据监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教联体”模式的实施效果数据,并对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而在资源薄弱地区,可以先行试点并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确保方案普惠性和长效性。这样既有利于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也能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不断完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建立,是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协作,形成更完整的教育网络,这让青少年能获得全面的成长支持,也将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收获更多的自信和力量。各地应积极响应《教联体》方案的号召,推动资源整合、创新协同机制,共同努力,“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每一个“花朵”的健康成长开辟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