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家校社”共育,汇聚中小学教育强大合力

2024-11-05 作者:泰兴高新区 王婷丽 浏览次数:

近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17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通过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树立“首任老师”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我们要正确树立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要注重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严师出高徒,把教育的权利还给学校和老师。一段时间以来,家长们常常议论,“家长群”成了“压力群”。其实,孩子的成长是由老师和家庭共同驱动的,偏废一方都不行,老师更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家长更多是言传身教。老师也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孩子的顽皮,家长的溺爱以及教育制度的约束,让老师们“顾虑越来越多”。应该把“戒尺还给老师”,教育惩戒的本质是帮助违规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没有惩戒权,教师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有心无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野生状态。”可见,从育人的角度看,对学生进行适度惩戒是一种负责任的教育。老师不只是灌输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发挥社会教育“大舞台”作用,营造优良健康成长环境社会教育是教育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社会教育可以利用丰富的社会公共资源,比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战役纪念馆、科学教育劳动基地、图书馆等,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长期以来,“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家长、学校与社会,用“赏识教育”取代了“吃苦教育”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不断地进取,我们要让“吃苦”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生活的全过程,从小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这样,长大了才能用智慧与双手自主创造美好的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全面成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有的责任。这种责任不可虚置,不可空转,不可偏废唯有各尽其责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实现“1+1+13”培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