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 打造中国能源转型新引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统筹谋划、安全替代,供需统筹、有序替代,协同融合、多元替代,科技引领、创新替代。这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势必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不竭的强大动力。 明确目标,能源转型有的放矢。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未来发展目标: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2030年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碳达峰目标。这不仅为我国能源转型明确了清晰的路线图,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坚定决心。实现“碳达峰”目标,一方面要“趋利避害”,转环境劣势为能源优势:通过充分利用我国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域广人稀但风力充足的特殊情况,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助力可再生能源供给加速提升;一方面要“善滚雪球”,化资源优势为能源“胜势”: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利用好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科学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让“蓝色海洋”成为“绿色能源”的“新战场”;此外,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可再生能源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推进,相关产业链也将得到快速发展,进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如今,明确的目标将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向新的高度迈进。 抓住关键,能源变革不走岔路。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作为“耗能大户”,是此次能源替代行动的关键,推动这些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对于实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可再生能源与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工业领域,可以充分利用强化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降低工业生产碳排放,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绿色化水平;在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建设可再生能源交通廊道等措施,逐步改变人们出行方式,助力绿色低碳出行,减少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建筑领域,通过深化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使建筑物更加节能、环保;在农业农村领域,通过使用能源清洁化、现代化,有助于建设美丽和谐宜居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多管齐下,能源替代全速发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不断发力,能源替代行动逐步趋向科技化、智能化、规模化。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离不开政策扶持,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许多企业在项目建设上望而却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手段,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能够充分激发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性,激发可再生能源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也离不开企业投入,通过科技赋能,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推进先进技术迭代,才能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让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进入全速发展广阔“新天地”。 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作为一项国家能源战略计划,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举措。随着能源转型逐渐推进,我们将看到蓝天白云下风机旋转、光伏板闪耀,清洁能源源源不断流向各个领域,我们的城市将更加智能绿色,我们的乡村将更加美丽宜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