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近日在敦煌隆重开幕,汇聚了来自5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800余名嘉宾。本届博览会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旨在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文化交流,并在全球范围内凝聚广泛共识。这一文化盛会的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也为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宝贵机遇。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经千年沧桑而愈发璀璨夺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了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底蕴,不仅赋予了中国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更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自信自立为锚,锚定“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底气。从孔孟之道到仁政德治,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共同富裕,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赓续,也是指导中国人向上向善的“当家经”。也因此,对自身文化油然而生的认同与自豪可以产生无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中国人挺直腰板屹立在民族之林。现今,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42项,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到6833家。种种数据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系在不断扩张。唯自信才能自立,唯自立方能自强。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精神特质,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标识。秉持自信自立,中国人前行的脚步更加铿锵。 以守正创新为舵,葆有“坐稳兴悠哉”的朝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守护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内核和本质;创新,创的是方式方法。“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必须做好固本培元,牢牢把握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借助科技这一“加速器”,优化文化呈现的手段途径。从全面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项目,到深入实施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等重大保护工程,再到以数实融合为契机造成的“博物馆热”。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使命,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步步为“赢”。 以胸怀天下为帆,肩负“百川东入海”的豪气。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类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开放对话是双向互动的,中国也一直崇尚美美与共的价值观念。一带一路促进的文化交流融合,各个文化论坛和文化博览会的次第召开,既有助于中国向各国更好讲述中国故事,也有利于各国深刻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与精彩。查并舍者谁清可喜,各家之竹翠相交。各国文化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中国提供的交流平台也不是“竞技场”,而是“茶话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分享文化成果自然而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当今这个风云激荡、历史交汇的节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抓住时代机遇,把握时代脉搏,绽放时代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