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耕地“三连增”,孕育粮食安全“新希望”

2024-09-23 作者:广陵镇 马伊帆 浏览次数:

近日,自然资源部9月1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国耕地面积实现“三连增”。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催人奋进,这离不开党中央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离不开“多规合一”“合二为一”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支持,离不开国土修复和土地整治的有力举措,有效遏制了我国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扭转了耕地“南减北增”局面,对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局面至关重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本,耕地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生命线、基本盘和压舱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关乎国之大计,也关乎民族未来。城镇化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占用耕地,“粮食安全”牵扯着无数人的心。回顾过去,从宏观上来看,耕地是人类赖以维系的生存纽带,中国自古是农耕国家,中华民族自古是农耕为主的民族;从微观上来看,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延续上下五千年,对农耕的重视之一体现在工具的发明创造和改良上,如犁的出现和演变。着眼当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每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三农工作”首位度,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促生产、保供给。放眼未来,党中央出台多部规划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擎画耕地保护蓝图。

“手中有地,心中不慌”,面朝黄土背朝天,当农民手中的耕地越来越少,安全感也越来越低。虽然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但是放眼长远,我们不能局限于这样的世界奇迹沾沾自喜,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耕地人均面积少,耕地质量整体不够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耕地占用和保护的压力、矛盾仍然突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问题,高瞻远瞩,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以提高耕地面积为抓手,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推动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建立经济奖惩机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持耕地面积“只增不减”,以制度改革,政策保障,举措落实,实现2021年以来,耕地面积的连年增长。

耕地面积的增长,不仅仅是数量上简单地增加,更体现于质量上的提高。科技应用助力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从“人治”到“人智”实现质的飞跃,有效推动耕地保护水平高质量发展。从外部来看,如“鹰眼”般的卫星遥感等现代测绘技术,敏锐、精确地找出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了耕地面积总量的精准度;铁塔“哨兵”监测、“耕地视联智保”等技术平台,构建“天空地网”,实现“人防”和“技防”的互为补充,助力打造综合监测体系,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打击“非农化”“非粮化”等涉及耕地的违规、违法行为,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从内部来看,新的土地改良技术、灌溉技术,让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根据农作物长势情况变更肥料用量,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满足新增加土地的灌溉需求等,为提高耕地质量注入强大内生动力,切实提高耕地利用率。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耕地面积“三连增”,为粮食安全的守护带来了新的希望。三年的连续增长,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守正创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中,耕地保护工作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登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