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去到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考察调研,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总书记的到来,让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倍感振奋。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文物工作应当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改革。从北京冬奥会到杭州亚运会,中国文物元素不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保护利用首先要能服务保障民生,我们在保护修缮中,亦或是在文化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中,都要以提供丰富多彩的高品质文化服务为宗旨,激发群众共同保护文物的积极主动性。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中来。 深入挖掘文物时代价值。江苏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传承地,全省共有22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无锡鸿山、阖闾城、扬州城等13处国家大遗址,文物数量多、密度大。在新时代背景下,文物资源展现离不开“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才能推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水韵江苏“水+文化”这一特质,培育出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廊道,大运河文化、江南文化交融相生,尤其是着眼打造长江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典范,成为了传播运河文化的品牌载体。文物的价值是多重的,既需要有经验的眼睛观察也需要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价值认知,从中反映出社会风尚、审美趣味和精神价值,体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活化文物,带动更新、融入发展。守护好文物资源,让其在新时代产生更大的价值,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从政府到群众开展了广泛的文物古迹活化利用的实践活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都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主要手段。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市文物收藏的主阵地,中国海盐博物馆的真贵馆藏无不镌刻着历史印记,博物馆持续探索线上教育形式,开展“考古小课堂”“文物专家说”“博物馆公开课”等项目,将文物知识、教育课程、线上导览融为一体。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社会对文物古迹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更多的精华被挖掘出来,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