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活态传承,让文化血脉重新流淌

2024-09-13 作者:黄桥镇 陈子汉 浏览次数:

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在天水市,习近平考察了伏羲庙、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麦积山石窟,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等情况。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积极申报和保护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已成功将40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丰富,涵盖了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多种类型。对于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他曾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我们也始终坚持保护为先、发展为要,让文化遗产不仅只是囿于保护措施中的“笼中鸟”,而是可持续发展蓝天中的“九霄鹰”。

保护为先,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从《文物保护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山东齐长城保护条例》到《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中国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刚性约束,在构建保护大格局的基础上,持续细化区域规划,因地制宜保护好这只“金丝鸟”。面对“莫高窟”每年不可避免的氧化褪色,我国坚持与时间赛跑,从加大区域风沙灾害治理力度到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初具规模、完成壁画数字采集和遗址重建,我们将最传统的手艺和最先进的技术聚在一起,只为让千年佛窟重焕生机。面对齐长城这一“长城之父”,山东出台《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从人防、技防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齐长城保护的“千里防线”。保护好文化遗产是职责,更是历史使命。

发展为要,拥抱新蓝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不是“高山流水”,束之高阁,而应该是“雅俗共赏”,触手可及。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既要坚守保护底线,也要坚持以用促保;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也要改善人居环境。不管是在山西平遥古城,在这座“活着的古城”中触摸历史、寻访传统,还是在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窥探鬼斧神工、艺术殿堂。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不再是被保护“笼中鸟”而是穿越时光,从历史翱翔而来的“九霄雄鹰”,让每个中华儿女都看得见、摸得着,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文化血脉的传承深刻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链接过去与今天的桥梁,为城市文明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色。

“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文化遗产来自岁月长河,历久弥坚。我们当与文化遗产“同频”,做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传承者”,赓续历史文脉、弘扬中华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