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2024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灌溉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悠久的农耕历史创造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汩汩清水滋润广袤良田,为养育中华儿女、端牢中国饭碗、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水脉就是文脉,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水理水实践及其形成的水利文化,成为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对这些“活着”的遗产,要多措并举,延续灌溉水利生命、守护历史遗存、发掘文化价值。 “一把尺子”衡量成效。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灌溉工程不仅是农业建设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检验这项工作的成效,关键要看其是否赢得民心。从过去背驼肩扛艰难取水,到如今拧开水龙头随时可用,越来越多农村地区打通了供水“最后一公里”,这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人民群众对水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千百年来,古老的水利设施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多方面功能,敬畏自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建设理念也在传承发展、造福百姓,更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盘棋局”统筹谋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需要看到,我国国情水情复杂,区域差异大,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总体仍处初级阶段,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重大关系,科学评估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治理,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不断释放灌溉工程遗产的实用价值。此外,还要顺应水利数字孪生发展趋势,持续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一场接力”讲好故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灌溉工程将“潜绩”干成突出的“显绩”,离不开科学普及和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治水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以灌溉工程遗产为载体,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面向世界讲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故事。既要讲好这些灌溉工程遗产所闪耀的天人合一、因势利导的思想理念,也要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上保护传承利用灌溉工程遗产的决心和行动。同时,进一步完善水利博物馆、展览馆、村史馆等,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载体,让更多群众更好地认识灌区、了解灌区,参与到保护灌溉工程遗产的活动中来。 饮水问题是乡亲们的身边事,也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必须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帮助他们解决一家一户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生活难题。 不断完善灌溉工程,用新时代的科技为中华传统水利工程注入新的活力,让数百年前的灌溉渠找到当代现实的土壤,继而在革故鼎新中发扬壮大。始终坚持不断创新,才能确保灌溉渠健康运行,让广大农村居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