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学鉴“千万工程”经验,共绘未来“胜景”

2024-09-03 作者:姚王街道 张晓烨 浏览次数:

据悉,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将于9月22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举办。今年的丰收节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宣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展示中国“三农”发展辉煌成就,生动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果,齐心共绘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的“万千胜景”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关键途径,更是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久久为功、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绘实“沃野千里”丰收胜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既是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今年我国夏粮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在560亿斤以上,总体保持稳定。相关数据充分释放出农业基本盘稳、“三农”基础好这一积极信号,更折射出农业科技效能稳步提升的发展走向。从展示“5G+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的“良田美景”到研发优质种源的“种子银行”,从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到精准播种、智慧灌溉等技术大面积推广,各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瞄准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发力攻关,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激发农业发展动力,全方位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沃野千里”丰收胜景在科技动能的激荡中在田间地头不断舒展。

深化农耕文化传承,绘好“天下之本”文化胜景。“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中华文明以农而立其根基,因农而成其久远。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遍地开花的农家书屋和乡村博物馆到持续唱响村庄魅力的“村歌”文化,“千万工程”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美丽乡村注入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立足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悠久优秀的农耕文化这一乡村振兴“铸魂”要义,要把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加大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健全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把乡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让传统农耕文明跟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绘美“橘黄橙绿”乡村胜景。2003年-2024年,21年的岁月更迭,之江大地上万千山乡发生巨变。“一片叶”点绿余杭径山村,做深做强“茶文化、茶科技、村产业”三茶融合的径山茶成为了余杭农业的金名片;“一方田”开启东阳寀卢村“共享田园”创新模式,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文化旅游有机融合,不仅美了村居环境,也鼓了村民腰包……浙江乡村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变成金山银山的“好钱景”,“橘黄橙绿”的乡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一路走来,“千万工程”实现了从环境整治到美丽乡村再到共富共美的嬗变升华,也昭示着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发展真理。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唯有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创新发展路子,不断擦亮生态底色,统筹算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大账,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把准方向、找准着力点,才能立足全新起点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谱写“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万千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