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8月27日在2024年新加坡知识产权周上发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先期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 创新精神自古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里。从《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礼记》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再到《易经》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种种新主张,都彰显了中华民族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激励更多创新主体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一大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超过去年的24个。美国紧随其后有20个,德国有8个,印度和韩国各占4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强化国家战略创新高地。科技是最核心的创新,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单位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梳理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大胆探索,持续投入,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加快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企业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优化配置多方参与的创新资源要素,联合攻关,更好地推动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小企业也要深耕细分领域,坚持持续创新,坚定做好下游大客户背后的隐形冠军,推动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构成细分领域的高进入壁垒。 产学研有效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用数十年走完了西方一两百年的科技发展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科研人员技术入股创办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有效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当前,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成果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站在新起点,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在更多领域解决“卡脖子”难题,仍需向科技要答案、向创新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