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8月6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良宝,执法监督局局长崔恒武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间,现场回应了相关噪音扰民的问题。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正要好好享受静谧时刻时,隔壁的装修声,楼下的广场舞,远处建筑工地的轰隆声,商场户外大型游乐场的尖叫声……各种各样的噪声却此起彼伏。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噪声污染下会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噪声污染成了“看不见的杀手”,如何更好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是一道治理必答题。 按下“减号键”,“群众所需”是污染防治的“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福州市的“静夜守护”行动、常州市天宁区的《天宁区建筑施工工地噪声污染控制管理要求》……各地措施无不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化解民生之痛,全力营造宁静祥和的美好生活环境。据《2023年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各渠道各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约450.3万件,重拳整治噪声污染刻不容缓。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噪声污染的监督和治理工作,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反映噪声问题。同时,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按下“减号键”,科技创新是污染防治的“源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针对噪声污染,“苏州·中国声谷”积极推动研究院对工厂减震降噪技术的研究与创新;阿贝龙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境噪声在线监测仪和指向性音响、声科棚等设备解决公园噪声问题;凌波怡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至少领先全球数年的轻盈隔音板、通风隔音器等三大系列产业化产品……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大力发展噪音防治的科技和产业,加大防噪降噪的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相关产业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多维度支持,让企业和市场为噪音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按下“减号键”,统筹规划是污染防治的“路线图”。从《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江苏省“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重要指示精神,各地都齐发力,开展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根据《噪音法》的规定,生态环境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的噪音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管理,公安、交通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交通噪音、社会生活噪音实施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噪声污染源的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对于超标排放的噪声源,要依法进行处罚,并督促其采取降噪措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必须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统筹下好“一盘棋”,为建设“美丽中国”蓄势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