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重要的历史节点,都伴随着时代的深刻变革与国家的重大抉择。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重要历史时刻,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神十八”逐梦苍穹,两个平均年龄不到40周岁的“飞天组合”在“天宫”会师;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新一代可控核聚变装置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的现代化”,为了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我国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现代化为支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的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通力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形成人才培育和行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我们还必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重点抓好战略科学人才的培养。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让中华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科技创新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而改革开放则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其发展活力,共同推动国家进步。四十六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腾飞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书写了“春天的故事”。今天我们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下,更需要用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是改革,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我国产业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为了推动更多高科技产业在中国落地生根,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改变以往不适用当前发展的举措,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倾注更多的政策,倒逼我国产业结构走向良性发展。二是开放,科技无国界,闭起门来发展科技终究是一潭死水,全球化的分工合作才是科技创新得以茁壮成长的源头活水。 完善的制度保障应成为科技创新的压舱石。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护航。一方面,我们要把相关的法律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打造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当好市场竞争的“裁判员”,对于良性的竞争要给予支持,但是对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要坚决予以打击。我们需要少做能不能做的技术判断,多做应不应该做的价值判断,不断完善保护科技创新的相关制度,做科技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掉队,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