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在信中肯定了姚期智回国任教二十年来,“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从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下水到“嫦娥”登月、“祝融”问火,这是一代代的科学家永葆赤子之心,在科学探索的激流中奋勇前行的成果。回望来时路,一个个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发展之道,唯有创新,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打破传统边界的“先锋”。科技创新的本质在于不断突破传统,打破既有边界。在人工智能领域,从最初的简单语音识别到如今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每一次创新都极大地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在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只有在创新基础上的守正,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而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能源远流长、行稳致远。科技创新正是这些领域中的先锋,不断引领着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技创新,助力经济腾飞的“翅膀”。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从电动车到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再到被誉为“新三样”的新兴产业,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为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以我国为例,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近年来,中国大幅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已成为国家预算的主要支出。2018年至2023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6.4%。中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科研、创新、生产良性循环。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言:“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科技创新正是我国经济腾飞的翅膀,帮助我们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祉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无论是医疗领域的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创新成果的应用,还是在环保领域的“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生态系统监测卫星“句芒号”,各个领域都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致力于解决“痛点”,有力支撑了民生福祉改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厚植为民情怀,坚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