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钥匙、“钢的书”、校徽盲盒……近日,多所高校发布了2024录取通知书样式,各式花式“上新”彰显着各自学校的独特浪漫,一经发布就惊艳了无数网友。 从唐宋明清时的“金花帖”“报帖”,逐渐变成如今颜值在线、内容走心的“纪念品”“艺术品”,成为了高考季后的一个“例行”话题。录取通知书早已超越了“通知”的范畴,更成为一个形象的窗口、一份情怀的传递、一种理念的升华。 诚挚邀请的背后展现的是“大学之大”。中国人民大学的立体函匣式录取通知书、北京科技大学的“蝉翼钢”录取通知书……这些录取通知书的花式“上新”,让一些高校平日深藏不露的深厚人文底蕴、强大科技实力在新生和家长面前狠狠地“刷了一波屏”,成为了高校宣推的一张“金色名片”。精美的通知书,不仅代表着学生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更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或是传递分享,或是收藏留念,在提升高校知名度的同时,也将增强新生对于高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树立起以“学生之小我”融入“大学之大我”的共同体意识。 不拘一格的设计寄托的是“家国情怀”。录取通知书的传递,代表着新生与高校情感连接的开始。无论是校友歌曲的“深情呼唤”,还是精妙绝伦的互动设计,或是兼具传统与时尚的福袋祝福,这些录取通知书的匠心独运无一不体现出了高校的“上心”,将一代代学子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浓缩到了指掌之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沁入新生的心田,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入学第一课”,实现“自我追求”与“强国有我”的同频共振。 花式内卷的现象体现的是“理念升华”。如今,每年的这个时候,录取通知书的花式内卷已成为各高校间的隐形对抗,在倒逼高校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的同时,更让更多高校开始了“理念自省”。我们的学校特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不将这些问题梳理清楚,那再“上新”的录取通知书也只是没有精神内核的空壳,很难真正让学生“上心”。正如陕西师范大学坚持了15年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虽是简朴,但字里行间传递着学校的精神气质。只有这样,才能让新生在进入校园前就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和治学之风,实现高校与新生的在“新”与“心”间的情感交融。 花样频出的录取通知书给予了新生一份精致的“开端”,不啻于一份美好的入学祝愿,一张求学奋进的宏伟蓝图。高校应该“上心”录取通知书的承诺,持续做好价值取向、办学思想、人文精神“上新”工作,新生也应该带着美好期许,用自己的美好青春和求学奋进踏实绘好蓝图的每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