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共守自然之美,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2024-05-22 作者:王星 浏览次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时值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再次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为指南,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输入“思想引领”密码,吸引“志同道合”之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也充分体现古人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是继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十个坚持”,这些理论思想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生态文化,告诉我们要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重发展轻生态”的错误思想为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友,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输入“制度护航”密码,吸引“同频共振”之士。“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体制机制是推动生态多样性发展的“牛鼻子”和“总开关”,体制顺,机制活,则生态兴。今天的中国,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2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和修订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得益于“两山理论”的推广、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措施落实、得益于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实施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万物和谐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原本“濒危”的大熊猫降为“易危”等级;“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于江面追逐嬉戏;“吉祥鸟”朱鹮初步摆脱“灭绝”的紧迫风险;青藏高原复现藏羚羊迁徙震撼场面等不断涌现。一项又一项制度的出台,一项又一项政策的推广,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到长远的根本性突破,正助力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同频共振。

输入“实干笃行”密码,吸引“脚踏实地”之士。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以近待远,以逸待劳”,而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正是先辈们用其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精神,践行了对绿色发展的使命和担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的我们,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攻坚战,让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万物丰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