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以交流为基,让文化活水源远流长

2024-05-21 作者:肖沛东 浏览次数:

  近日,2024清华中欧传播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主题涵盖中欧形象建构、中欧合作与全球治理、中欧文明交流互鉴、新时代的中欧关系、中欧可持续发展科技合作、中欧媒体传播实践6个方面。这一场精彩的国际对话,让中欧文化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更是推动中欧文明互鉴、人文交流。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交流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已经开始了文化交流的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交流日益渐深,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部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明朝郑和下西洋,再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这背后,正彰显出中国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态度。在如今虽偶有逆转但整体全球化加速的时代,世界各地区再难分你我,中国的文化从始至终都是人类文化大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欧盟每年指定若干欧洲城市为欧洲文化之都以推广该城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欧洲城市推进文化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繁荣的一张非常重要的“文化牌”。欧洲国家历史背景的多样性,经济发展多样性,宗教信仰多样性,都让欧洲成为一个多元的文化地球,也让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欧洲文化之都”评选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高雅艺术和大众参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次次的文化思想的碰撞、当地群众的参与也让这种活动成为经典,甚至是申办过程都成为万众瞩目的文化盛世。中欧文化交流互鉴需要眼光、责任和真诚,坚持深层次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彼此欣赏,才是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持续动力。
  扩大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欧洲早在在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兴起一股“中国热”风潮。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华后,苦心研究和翻译中国的儒家典籍,1593年将“四书”的主要部分用拉丁文翻译呈送给了罗马教皇;伏尔泰将中国戏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并在法国上演。思想文化的巨人,群星璀璨,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百花齐放的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此次清华中欧传播论坛,中欧真正实现双向奔赴的文化交流,我国也会为中欧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合作交流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我们国人也要努力跳出自身的话语体系,学会运用世界话语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听得懂、能理解、愿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