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欧传播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此次论坛以“文化交流与信任建构”为主题,来自海内外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文明互鉴、共商文化交流,共同书写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新篇章。 近年来,尽管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但中欧之间的文化、经贸交流依然稳固,对全球和平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上海历史博物馆收藏的30余件精美旗袍、老照片等历史影像一并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衷雅汇尚”展览;“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亮相202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展现中国独特魅力的华夏故事“乘船出海”……中欧友好交流的故事不断书写,见证着中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坚守,彰显着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凝结历史智慧,于历史与未来的赓续交汇中开拓传承创新之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始终历久弥新,其中凝结的正是独树一帜创新创造、一脉相承坚持坚守的历史智慧。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领会“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厚植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深厚基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从历史连续性理解中华文明,从时代前沿性追溯历史源头,勇担薪火相传文化使命,以贯通古今的视野、文化自强的担当开拓新时代传承创新之路。 凝聚合作共识,于吸纳与分享的深度交互中汇聚开放包容力量。“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面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与合作成为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推动中欧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中欧各方主体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中华民族与欧洲的对话绵亘古今,从支撑起古丝绸之路繁华盛景的驼铃商队到续写亚欧大陆生机勃勃的中欧班列,中欧在文化物产的“双向奔赴”中实现了地区发展繁荣和文明传播融合。不断凝聚“互学互鉴”合作共识,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精神,广泛开展中欧文明对话会、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等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激发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打破地域隔阂与文化壁垒,架设起人文交流、文化交融“连心桥”,必将不断汇聚开放包容的强大力量,创造出更多造福中欧人民的文明合作成果。 凝望美好向往,于中国与世界的携手同行中开创百花齐放未来。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用四个“共同倡导”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指明路径。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观,更顺应着世界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文旅协定,创新性建立各类合作协作联盟,为世界文明平等对话搭建平台,奏响“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为民心互通打下良好基础,为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中国力量。加强中欧文化传播与交流,走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的新篇章、世界文明百花齐放的新未来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千年前,我们的祖辈谱写着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出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千年后,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秉持“美美与共”的发展理念,让中欧文明互鉴之光照亮新时代开放之路,书写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天下大同”锦绣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