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消息,为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三部门印发《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和《管理办法》)。电动自行车的经济、便捷优势让其成为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但其面临的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等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要破解这种“冰火两重天”问题,还需“全链条”共同发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向智能制造转型,持续优化消费者权益保障,从而助力电动自行车行业行稳致远。 以质量提升打疏通发展堵点,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产品质量安全是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更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但从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的检查结果通报来看,不乏有“车速限值”“整车质量”“电池篡改”等问题的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亟待提升。本次印发的《规范条件》从企业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与管理方面对电动自行车提出要求,是从源头生产环节把好产品质量关,提升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疏通发展堵点,推动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智能制造破解发展弱点,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场对电动自行车的产品技术升级与差异化细分有了更高的需求。《规范条件》提出,针对消费者升级需求,发展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自行车产品,开展北斗高精度定位推广应用等。这是立足企业缺乏创新研发能力的弱点问题,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为电动自行车产业指明方向。从制造迈向智造,是破解电动自行车发展弱点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加优质供给,提高社会供给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适配性的发展方面。 以优化服务解决发展难点,厚植权益保障“一方土”。在服务端打造贴心体验是电动自行车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规范条件》指出,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企业应建有完善的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经销商管理。优质服务需贯穿售前、售中、售后三大环节,尤其是在售后环节,企业不能抱有“一卖了之”的心理,而应该以“以人为本”作为发展所坚持的底色。电动自行车企业要厚植消费者权益保障,不断优化各环节服务,从而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助力企业持续稳定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