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慧星以为旍兮,举斗柄以为麾。”早在先秦时期,诗人屈原就在《远游》中幻想畅游天宇之梦,何等豪气冲天。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同步开启近500项航天科普交流研讨活动。“极目楚天,共襄星汉”,这场盛典预示着,剑指深邃星空,中国航天必将步履不停、自信从容、行稳致远,一个东方航天强国也将傲然屹立于世界。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从“嫦娥一号”走出地球轨道迈步深空,到“嫦娥三号”实现地球外天体首次软着陆巡视,再到“天问一号”首次真正意义上开启行星探测,一个个艰巨的任务刺激着我国航天事业飞速成长。我国月球和火星探测起步晚,向先行者学习是捷径,但想要实现核心突破,绝不能亦步亦趋,面对新问题,关键还是靠自己。在设计嫦娥三号探测器时,添加自主避障系统的对指标要求非常严苛,这是真正从0到1的原始创新。正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空探测领域研制人员孙泽洲所说,“中国航天不断发展所积累的底气支撑着我们迈出这一步。哪怕真的失败了,也是在为有朝一日的成功铺路。”为此,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特别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核心关键领域始终坚持自主可控,瞄准世界航天科技最前沿,开辟独创、独有、引领发展的创新路径,奋力进军具有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技术领域,抢占未来航天发展制高点。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未来可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打造商业航天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产业,具有附加值高、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等特征,属于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商业航天,正当其时。得益于政策倾斜支持、资本不断涌入等多源发力同振,以及当前深空探测领域已取得的部分技术突破,支撑起商业航天的有序发展。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太空资源利用等项目的阶段性应用成果背后的商业价值也开始展露。解决好自负盈亏、自我造血的问题,一个集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服务链一体化的新商业模式将逐步成熟。可见,商业航天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补充,必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要把航天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政策引领、要素保障和资金支持,全力推动创新融合、市场培育、制造突破、集聚发展,跑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加速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优化航天布局,推进我国航天体系建设。”航天体系建设的能力,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包括整合运用航天资源,提升态势感知的能力,包括利用航天体系提升战略威慑、战略打击的能力和制约反制约对手能力。这一领域基础薄弱,但路虽远,行则将至。要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充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有效深化国防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 中国航天,锚定航天强国建设的目标,划自主攻坚之桨,撑凝心聚力之帆,启上九天揽月新征程。只要我们矢志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勇闯“无人区”、抢占“制高点”,就一定能在逐梦星辰、问鼎苍穹中绽放出中国人独有的璀璨光芒,划出惊艳世界的“大道之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