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如何保障和促进就业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202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这项活动旨在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这是一项及时雨式的举措,将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稳定之基。尤其对于困难群体来说,他们或者是身体残疾,或者是技能不足,或者是年龄偏大,或者是家庭负担过重,就业更是他们摆脱困境、增加收入、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而今年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积极回应。 纾解就业“痛点”,打通就业“堵点”。加强摸排、动态管理,确保就困难群体底数“摸得清”。运用平台数据结合人社专员、网格员深入走访摸牌,摸清人员底数,建立“一人一档”援助对象清单,实时掌握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制定分类援助计划,公布招聘活动计划安排,进行面对面、差异化的实施帮扶措施。同时,各地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工作。 产业发展助力,开源增流,扩容就业“蓄水池”。产业是就业的基础,离开产业,稳就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发挥中小微企业、服务业等行业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做好解难纾困工作,打好政策“组合拳”,培养新业态、新经济,激发就业潜力,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各地区资源、文化实际,加强产学研和,发展农业、文旅等特色产业。 开发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公益性岗位不仅可以为困难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地可适当加大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根据社区需求和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设置公益性岗位,并给予相应的待遇保障。同时,还应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针对性帮扶为推手,完善就业援助保障机制。指定专人分类帮扶,对就业援助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对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的就业困难人员,免费提供或推荐简单实用型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对有能力愿意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援助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跟踪帮扶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实现创业……积极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帮助援助对象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也是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回应。全社会也要形成共识,共同营造关心关爱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让这项活动成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的暖心之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我们定能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