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科技赋能,让历史文物焕发新时代光彩

2023-11-22 作者:林瑶 浏览次数:

  文物承载辉煌文明,弘扬历史文化,赓续民族精神,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着文化认同。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文物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从优化文物科技创新布局、壮大文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重点部署,擦亮历史文物“新名片”,烛照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将现代科技运用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是当代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从甲骨辞《四方风》、明抄本《使琉球录》到北京冬奥会的《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从“国宝”级的宋版书、材质纹饰考究的清代圣旨到火遍全网的《长安三万里》影片播放,生动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传递着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一次次过往的认真探寻都会重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认知,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能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铸造“不忘初心,尊师重道”的薪火传人,再耀文物新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近几年,圆领袍、马面裙等传统服饰成为一抹亮丽风景,在全社会掀起一波“国潮热”,传达出浓烈的爱国情怀,同时向外展示出了传统汉服的美学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融入崭新因素,勇于开拓创新,深刻把握时代内涵,让更多的文化瑰宝“飞入寻常百姓家”,培育更多的文物传承者,赓续中国历史精神。

  锻造“严谨缜密,耐心细致”的工匠艺人,重焕文物新颜。科技人才是发展之基和创新之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也对壮大文物人才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精致雅观的瓷器丝绸、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宏伟壮观的长城故宫,历史文物经受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封存着过往的回忆和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然而由于科技人才的匮乏和技术手段的欠缺,现阶段的文物保护工作荆棘丛生,为将历史文物根脉永存,需锻造一批批文物保护的能工巧匠,壮大人才队伍建设,从而让人们见证历史的痕迹。“择一事,终一生”是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要坚定文物保护信念,创新文物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让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不断擦亮历史文物“新名片”,赓续文明血脉。

  培育“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先锋创客,续写文物新章。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变革创新的民族,开拓进取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特质,这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新时代新征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只有主动求变,才能掌握时代发展主动权。现如今,文物热、非遗热、国潮热纷纷兴起,中华文化更加灿烂夺目,历史文物正以一种全新方式出现在世人眼中。因此,要想让历史文物“活”起来,需围绕“数字科技”这一重要命题,大力推动各类文物转型升级,让科技创新人才敢于在探索中突破、在融合中出彩,要学会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传统文物数字化,不断培养具备创新性的先锋创客,顺应新时代精神文明发展需求,在传承中革故鼎新,续写文物发展新章。

  留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历史文物,早已成为华夏子弟镌刻在血液中的文化DNA。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当继往开来,在深入挖掘古典文物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实现文物“破圈”发展,让中国历史文物紧跟时代步伐,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