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以无障碍理念助力包容性城市建设

2023-11-14 作者:林瑶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日趋规范,无论是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还是特奥会等赛事的举办,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彰显“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公益诉讼工作等有关情况。这一举措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融入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彰显了我国社会文明,也体现着法治治理温度,群众对包容性城市的建设也更加期待。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老年人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就我省来看,目前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达1974万人,占比23.2%。据测算,“十四五”期末全省老年人占比将超过26%。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意味着我们的城市需以更包容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其提供便利,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是破题关键:单元门前的台阶旁,一条平缓的无障碍坡道便利轮椅上下;公园里蓝白相间的无障碍路线标识醒目指示方向;进行过适老化改造的家里多一些感应灯......这些暖心举措可以为老年人生活保驾护航,让生活无“碍”。

  如果说硬件的改造是破题关键,那么“软件”建设也是重要内核,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同样必不可少。如今已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老年人却无法跨越“数字鸿沟”,针对这样的难题,我省各地率先示范:连云港医院专门开辟“人工信息采集窗口”;宿迁为老年人设置智能技术培训班;徐州打造“法护夕阳”老年维权网,百姓连连称赞。各地实践证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文关怀暖民心,以开放包容促发展是让生活“有爱无碍”的有效措施,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和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特殊群体共享美好数字生活,缩小“数字鸿沟”,切身融入现代化社会。

  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更是切实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有力保障。此条法规的颁布不仅让老年群体享受社会便利,也让残疾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他们在生活中必然面临诸多不便,我们需拥有更加包容的心态,为其提供充足的无障碍设施、良好的无障碍出行网络和人性化的专业服务,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彰显更多人文关怀。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关切,也是城市包容性发展的强有力证明。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焦点。在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同时,更要向“好不好”不断迈进,努力让无障碍建设成果普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