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让非遗散发现代魅力

2023-11-07 作者:杨鸿亮 浏览次数:

  近日,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11月4日成功入选2023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古代佑护百姓生产,至今仍绽放光彩。

  非遗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需要满载古人智慧的非遗技艺,同时,发展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非遗技艺产生的强大推动力,要加强保护力度,通过创新性传承、创造性利用,在现代重现古人智慧之光。

  提高非遗认知,思想上留住非遗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包罗万象、开放包容的体系,它是舞狮、京剧、剪纸等多形式传统表演艺术,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亦是自贡扎染、竹纸制作、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和干砌卵石等传统技艺……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丰富性等特点,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跨过种种困难发展至今的证明,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的推动力。随着对非遗认知的提高,保护非遗的观念便会愈发深入人心。

  多措并举促传承,让非遗的“血脉”不断流传。思想上重视非遗是前提,行动上传承非遗是关键。虽然目前已有不少非遗项目已申请成功但仍有不少优秀的非遗文化在流传过程中失传,有的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却后继无人,正面对失传的处境。传承非遗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共促非遗传承。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媒体,广泛宣传、讲好非遗故事,同时,传播传承消息,让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传承队伍中去;另一方面,加强政策、财政支持,让非遗项目足够有吸引力、让传承人安心学艺;再者,依托现代技术,对一些难以传承、耗时较长的非遗项目,利用视频、3D技术、图片、书籍等方式记录以便后继者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非遗不断根,才能让非遗之“血”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注重实效,让非遗物尽其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效益,最好的保护方式便是利用。在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中,要重视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当代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为方向标,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挖掘非遗中贴近人民日常生活的部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利用各大网络平台、媒体宣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对非遗文化的认可度、助力非遗传承,同时,要重视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极具慧眼,捕捉非遗中对此有积极影响的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在传承中做到服务当代、造福人民。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尊重,更是事关当代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以及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让我们多措并举,展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结合当代技术造福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