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十年前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截止到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十年发展,硕果累累。中吉乌公路长达950公里的现代化公路通车5年多来改变了沿线居民的发展轨迹;老挝、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走遍了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已开行7.8万列,运送货物价值超3400亿美元;中巴经济走廊累计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本地人口就业。“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而广大民众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鲁班工坊在20多个共建国家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等 70 多个专业,为相关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在沿线国家持续升温;“一带一路”青年故事会活动连续举办16场,1500多名各国青年以欣赏、互鉴、共享的视角分享世界故事。在时代风云不断变幻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求同存异。
“天下大同”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一带一路”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的不断建设落地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一带一路”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旨在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推进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只要各方携手同心、行而不辍,持续走稳走好“一带一路”这条繁荣之路,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多机遇,为人民幸福提供坚实支撑,就能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