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冬奥会,除了运动员们的精彩瞬间让人难忘外,19000名赛会志愿者及20余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的身影,也化成了“温暖的雪花”,完美诠释了北京冬奥会“更团结”的精神内涵。在中国,志愿服务精神秉承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站在新的历史潮头,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好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聚沙成塔,积聚发展力量。志愿服务并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截至2021年3月16日,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1.69亿人,志愿团体116.36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22.68亿小时。在救灾抢险、扶弱助残、社区建设等各个领域都不乏志愿者的身影,志愿精神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机力量。我们要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将有理想、有信念、有爱心、有担当的党员干部引入志愿服务体系,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作风过硬的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帮助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志愿服务工作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往开来,彰显中国特色。我国的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志愿服务,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无论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还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美丽乡村建设、法律援助等各项工作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服务的身影。志愿服务正成为一股有生力量,在中国大地不断扎根、深度融合,汇聚成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磅礴伟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好雷锋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志愿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奉献精神与集体主义相结合,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让志愿服务植根神州大地、开出文明之花。 微光成炬,助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是自主、自愿的组织化公益活动,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来自各行各业、素不相识的普通人,主动参与社区值守、清洁消杀、买药送菜等志愿服务,在解决许多家庭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减轻了社区的工作压力。文明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我们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不同阶层、身份的人们吸纳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共同促进城市建设和个人发展,推动志愿服务下沉基层一线,与基层公共事务深度融合,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难点痛点”,广泛开展邻里互助、心理疏导、亲情关爱、医疗救护等服务,让志愿服务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激发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涵养城市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