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方至,整个社会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感恩的味道,教师节从1985年9月10日起,已经有了37个春秋。在这个关于“奉献”的时间节点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祝您教师节快乐!”是全社会最最朴实而又真诚的祝福。 在注重礼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薪火相传的价值基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缓缓翻阅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煌煌史书,关于礼乐教化的记载数不胜数;轻轻收拢永不腐朽的卷卷青卷,尊师传说更是浩如烟海。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礼乐教化”的概念;到了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后经孔子承前启后,以“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将“教育公平”镌刻在人类的基因谱系上。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不论是程门立雪、子贡尊师,还是陆佃千里求师、张良拜师,足见先人对尊师重教的先见与秉持。 在扭转民族命运的转型时期里,尊师重教是走出蒙昧的先决力量。《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百年前的中国积弱积贫、彷徨困顿之际,一大批师德高尚、无私奉献的教师,以自身为烛火破开阴霾,烛照着无数人走出蒙昧、走进文明。清华建校之后,因忽视对中国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研究屡被社会指责之际,有四位导师横空出世,倡导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以其渊博的学识、笃实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方法影响了清华学子,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文人学者……在那个思想和政治极端动荡的时代,无数的老师饱含救国之志,坚守在新与旧、中与西的漩涡之中,“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每一位老师的背影都值得仰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心之路上,尊师重教是创新发展的磅礴动力。今天,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科教兴国早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出台“双减政策”、“助学贷款”等,有力维护了健康的教育生态体系,给农村偏远地区和困难群众带来了更多公平;另一方面,无数教师用日日夜夜在三尺讲台上的坚守,印证着“人类文明传承者”的美誉恰如其名。张桂梅老师拖着病体,撑起了云南大山深处孩子们的一片蓝天;“布衣院士”卢永根向学校捐出毕生积蓄,用自身无言的行动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个教师节,让我们重温为师者尊的文化传统,捧上尊敬与感恩,让“桃李芬芳满天下,教泽绵长遍九州”托举起中华民族沉甸甸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