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个市场已经颇具规模。数据显示,2020年仅非上市教育机构共获融资700多亿,目前已经出现了资金向教培巨头汇聚的情况,“猿辅导”“作业帮”等头部在线教育机构融资规模超过450亿元,初有形成“教育寡头”之势。“你的孩子不来学,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此类颇具争议宣传语或许大家都听过,当前一些教育机构为了上市、利润和绩效,不停地宣扬焦虑,学生家长也在羊群效应下而不得不“易钱求学”,更有甚者不惜豪掷千金。 校外培训的发展已然偏离“赛道”。义务教育立法之初的目的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但如今教书育人理念却逐步沦为了资本的附庸,家长和孩子成为了敛财的工具,教育成了以出价多少竞拍的商品。培训机构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大肆扩张的同时,又凭丰厚待遇不断追求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甚至在教育资源上有对公立学校越俎代庖之嫌,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义务教育立法之初心。面对教育培训乱象,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中针对校外培训机构,重点强调了“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并且“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等多项内容,8月11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进一步明确,拟建立“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半月通报制度。《意见》出台之后,受到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孩子不应被校外培训“毁童年”,义务教育更不应被资本“牵鼻子”。 “跑偏”的校外培训弊大于利。不可否认,校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一些人减轻教育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在孩子的学习和素质培养上助一臂之力,但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从2017年至2019年,在城镇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家庭经济背景较好的孩子参与课外补习的比例在增加,而与之相反的农村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孩子参与补习的比例却在下降,这种因经济条件而产生的马太效应不禁让人担心“寒门再难出贵子,朱门多是状元郎”。另有调查发现,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认为培训对提高成绩帮助很大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左右。在如今几乎全员参与的背景下,过度的校外培训不仅难以使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所提升,反而可能会“边际效用递减”,更普遍的是学生耗费了精力、家长投入了金钱,加入到一场难以自拔的教育内卷“军备竞赛”。 教育乃国之根本,为了实现教育强基固本的作用,在校外培训资本化、义务教育竞争白热化之际,及时“踩下刹车”,让教育回归初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和必要举措,也是为了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坚持和落实好政策内容。另一方面,校外培训热度不减,与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和当前考试选拔制度密切相关,在此需求之下必然会有资本冒险逐利,因此未来在执行政策时,除了对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严格监管外,还要针对如何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如何将教育思维由“考试”转向“素质”等方面研精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