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用“扬弃思维”规范“饭圈文化”

2021-08-12 作者:张桥镇 黄娣 浏览次数:

  在疫情、在郑州暴雨期间,由偶像粉丝群体组成的公益联盟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们发起了多次捐款以及物资捐赠。但近期“吴某某事件”爆发后,“饭圈文化”一度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饭圈文化背后的问题不容小觑,“饭圈乱象”应适时加以治理。

  不能让“饭圈”成为粉丝追星的枷锁。传统的追星更大程度上是纯粹的个人行为饭圈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组织性。随着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经纪公司、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过去个体随机追星行为,现在更变得系统化、专业化、利益化无形中助推了“饭圈”的形成而在饭圈内部严格的等级和分工,粉丝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领头人的领导下有组织地为自己的偶像提高影响力。当然,想成为“饭圈”的一员,也是有门槛的,必须先经过粉籍审核,包括微博主页、超话关注及等级、网易云音乐数字专辑购买记录、四个月内的淘宝代言购买记录等系列指标。即便是顺利加群,除了花钱买代言,各种周边也要买,如现在流行的“饭圈娃娃”,其暴利程度让人难以想象。追星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以爱之名,让粉丝沦为利益链上的工具和钱袋子,有些变质变味。

  不能让“饭圈”成为网络管理的真空地带。“粉丝经济”的作用下,“饭圈”的排他性也已上升到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群体行为,经常动不动就对不喜欢自己偶像的人或者发表调侃言论的网友进行谩骂甚至人肉,引发各种网络骂战。这种行为如果不加以克制,就会加重不同“饭圈”之间、“饭圈”与圈外人之间的对立情绪,出现不理性的追星行为常见的“一言不合就开撕”,抱团刷“黑词条”辱骂其他艺人及其粉丝;卖力“氪金”等等,有时甚至对明星围追堵截,出现“机闹”、伤害持有异见的其他群体等疯狂行为,给人造成了“从早吵到晚”“乌烟瘴气”的不良观感。尤其是部分年纪较小、价值观还未健全的粉丝,很容易被“饭圈”的气氛裹挟,被“水军”引导的舆论所操控,最终丧失自我。

  不能让“饭圈”成为造星的工具。近年来随着选秀节目的风靡、草根明星的走红,越来越多的商业资本注入其中,他们利用饭圈的“游戏规则”,即当偶像有需要,“饭圈组织”层层传达评论精神和话术,大批粉丝蜂拥而上,在媒体平台上用内容相似的话术来大量控评点赞,形成巨大的组织影响力,帮偶像提升形象和知名度等。“流量”明星的出现,让曾经靠实力、靠演技、靠素养生存的“丛林法则”受到挑战,很多人一心想着走捷径、一夜走红,为了博“出圈”常常故意制造热点话题,有时甚至颠覆人们的“三观”,成为哗众取宠的对象。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饭圈”不应沦为造星的主要方式,一套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取向的偶像生产机制亟需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