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先锋e评 > 正文

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

2021-03-15 作者:广陵镇 季敏 浏览次数:

  “一些地区虽然已经脱贫,但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要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说,要变“人找救助”为“救助找人”。

  脱贫之后怎么干?当前,我国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广受关注。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问题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政策宣传越“多样化”,方案落实就越接地气。宣传的手段和方式多样性更加注重分类宣传、网上宣传、协同宣传,形成政策宣传广覆盖、长效化、不间断的有效机制。摘帽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虽说“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问题解决了,但造成长期贫困的产业短板和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宣传力度不可少,着力推动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兜底救助类政策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让政策进入千家万户,更好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帮扶队伍越“专业化”,对象帮扶措施就越精准。俗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下,在各项精准扶贫举措的持续发力下很多贫苦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毕竟贫困地区之前长期都处在贫困线以下,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提升,在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撤退以后,这个地方就有极大的可能重返贫困。因此,摘掉帽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贫困地区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要在“摘帽”之后继续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继续执行驻村帮扶。

  大数据越“精细化”,防返贫监测预警就越精准。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扶贫工作的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能量不能弱。对已退出贫困县,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评估和监测,强化监督管理。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工作的力度不能减,监督力度更不能弱。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新的返贫致贫风险。

  帮扶措施越“创新化”,脱贫攻坚效果就越明显。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及主导产业。根据当地优势发掘适宜的新产业新业态,做好产业规划,形成“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借助于特色产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扣村企联建目标主线,探索多样化村企联建模式,鼓励支持“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进一步扩大联建覆盖、深化联建内容、提高联建数量,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企民三方共赢,,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永恒课题,需要紧扣人民群众新期盼,既久久为功,又立说立行,办一件成一件,解决一个少一个。“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坚持“民生至上”,把民生关切“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是“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