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三年大变”目标如期实现
泰兴日报讯 (记者 蒋凯)昨天(2月16日),记者在黄桥工业园区捷顺机电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企业厂房主体框架已经完工,项目预计6月份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制药设备、净化设备和压力容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二期工程结束后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5亿元。 “三年前,市委常委(扩大)会在黄桥召开,市委、市政府对黄桥提出了‘跨越赶超、三年大变’的目标要求。”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桥镇党委书记、黄桥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耿元进说,“三年过去了,‘三年大变’的既定目标已经如期实现,并在新时期‘黄桥决战’中勇当排头兵,带领老区乡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耿元进介绍,这三年,正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期,黄桥主动适应和科学应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攀升,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带动老区乡镇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国税开票销售和工商税收收入这两个硬指标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其中,完成工业国税开票销售80.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三年提高2.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4%,净增额占全市净增额的比重达20.5%;老区7镇2园净增额占全市净增额的比重达44.7%。完成工商税收收入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三年提高2.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8%,比上年净增了1.2亿元,净增额占全市净增额的比重达18%,老区7镇2园净增额占全市净增额的比重达30.8%。 发展平台得到新提升。继获得江苏省“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镇后,园区于2013年8月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序列;2014年3月,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桥工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南北共建园,并在2015年度全省南北共建考核中进入了前22名。2014年,“中国·黄桥乐器文化产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2015年,成功获批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江苏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获得“全国音乐教育联盟示范基地”称号,总的国字号称号达15个,发展平台再上新台阶。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耿元进介绍,三年来,黄桥共开发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总投资120多亿元;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江阴籍企业落户园区15家。2015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成总投资45亿元。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一年好于一年,为黄桥下一轮的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 “黄桥小城市建设是全市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耿元进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起点高、功能强、配套全、环境美”的要求,黄桥坚持“产城联动、新老联动、城乡联动”,三年累计投入80多亿元,着力推进“103080”重点工程,城市建设展现新形象。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基本达到预期,形成了“七横七纵”的大框架,黄桥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新334省道镇区段、军民路、定慧路、金溪路等绿化景观工程全覆盖,每年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6平方公里的黄桥新城初具规模;教育、医疗、安置小区等一批功能性工程有序推进,新黄中于2015年8月底交付使用,新市二院、邻里中心等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耿元进介绍,三产旅游开创新局面。老镇区的东进路、十桥路、致富路、文明路商业街的传统服务业繁荣发展,胜利路商业中心、泰丰国际商贸城、新城佳源综合体、邻里中心等新兴服务业成为新亮点,创意设计、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迅猛。黄桥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成为泰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5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6.3亿元,占三次产业比重三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黄桥古镇旅游上升到市级层面组织推进,纪念馆、果园场、大戏院等单位下放承接到位,古镇区新增景点3个,形成了古镇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生态休闲旅游的新格局,被评为“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和“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祁巷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黄桥老街成为全国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黄桥镇创建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5年,来黄旅游人数突破150万人。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既繁荣了地方经济,也扩大了黄桥对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高效规模农业初具规模。“三个万亩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省级“菜篮子”工程核心区初步建成,黄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为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全标准化示范区,现有高效规模农业面积7.4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镇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黄桥烧饼”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镇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60个。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88公里,改建、新建农村公路桥梁50座,整治中低产田4万亩。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整镇推进 “双增收”,57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20万元以上,其中30万元以上的村35个。2011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152户6722人全部脱贫。在全市率先组建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和农村产权交易。“双禁”和“五位一体”管护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事业全面新发展。耿元进说,“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深入推进,920多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承接到位,便民服务中心新增住房公积金窗口,设立了国税、地税以及零散税收联合办税大厅,“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到位。成立了刘陈、溪桥、南沙、横巷四个副中心社区,相关便民服务延伸到基层。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工程,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统筹推进。持续开展“无访村”创建工作,化解信访积案65件,信访总量明显下降。高度重视标会处置和安全环保工作,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