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 4月18日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经济 > 正文

科技创新,让宏大特钢展翅翱翔

2012-09-21 浏览次数:534

    (记者  王姝文)前不久,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最新研发的的粒铁、镍铁、碱性球团生产工艺试验正式付诸实施。项目计划投资10.5亿元,粒铁生产工艺研发成功应用后,将有效缩短炼钢流程,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钢铁工业的科技进步和节能环保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转型升级呼唤科技创新

    粒铁、镍铁、碱性球团生产工艺由宏大特钢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发。至目前,宏大特钢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等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首钢设计院、鞍山设计院等纷纷向宏大特钢抛出橄榄枝,成为宏大特钢科技强企的坚强后盾。

    宏大特钢的前身是一家作坊式的私营企业。多年来,该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坚持“靠科技起家,靠科技立业,靠科技兴厂,靠科技发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已成为专业从事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成套设备的科研制造企业。

    “我们借助高等院校、著名科研单位、大企业三梯登高,通过科技创新走上发展快车道。”宏大特钢董事长朱圣财信心十足地说。200万、500万、1000万、2200万、4800万、1亿……借助于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企业销售额成倍提升,成品广泛用于宝钢、武钢、鞍钢、首钢、沙钢等70多家大中型钢厂,成功打入印度、沙特、巴西等国家,市场占有率达95%,并在印度承揽多项总包工程,成为全国球团成套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2008年,宏大特钢与国际球团王——美国美卓公司展开竞争,获得亚州最大的宝钢500万吨大型链篦机合同。去年,宏大特钢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以专利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销售8.1亿元。

招贤纳士助推科技创新

    年逾古稀的西北工业大学老教授吴体常,是宏大特钢公司总工程师。

    加盟宏大特钢以来,吴体常用他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成功主持研发了“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我敬重吴教授,就像敬重自己的父亲一样。”正是在朱圣财求贤若渴、待贤如亲的精神感召下,一大批高工、专家汇集到宏大旗下。杜钰,东南大学研究生导师,来自泰州林海集团;徐一鸣,高工,来自武钢集团;王洪,高工,来自鞍山设计院……这一批精英型人才撑起了宏达特钢科技创新的脊梁。

    1986年之前,球团链篦机由于更加节能、环保,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钢铁制造行业,而在我国生产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宝钢集团从日本引进一台链篦机,使用不到一年就发生故障,后来委托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进行测绘,吴体常参与了维修。“由于日本对关键性技术进行封锁,我们只能自己摸索,积累了一整套球团链篦机的技术图纸,为后来从事整机研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说起这件事情,吴体常至今记忆犹深。

    1999年,首钢从德国引进的一套球团链篦机回转窑部分核心部件损坏。吴体常带领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终于开发出为首钢配套的新产品,并顶着巨大压力,将4套价值45万元的新产品供首钢无偿试用。吴体常说:“当时,45万元差不多是宏大特钢一年的纯利润,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更为关键的是,一旦失败,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技术仍然落后于外国人。”

    到第226天的时候,从首钢传来消息,宏大的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寿命更长,能耗更低,效益更高。宏大特钢因此得到中国冶金机械总公司的认可,从此订单不断,当年就创下500多万元的产值。

    刘宗洲,我国球团链篦机制造行业公认的权威。他这样评价吴体常:“由于江苏宏大和吴体常教授的介入,我国的链篦机制造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技术瓶颈得到很大突破,完全替代进口,性能、指标甚至已领先世界。”

苦练内功加快科技创新

    为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公司于2006年4月成立了链篦机工程研究中心,充分依托这一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至目前,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为我国钢铁冶金行业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宏大特钢紧紧跟踪前沿生产技术,推进主力装备升级换代,单位产出耗能不断下降,节能降本之路越走越宽。去年,企业引进了三相电弧炉,由于性能优势,目前已经替代过去的中频炉,成为宏大特钢铸钢车间的主力设备。以前使用中频炉,只能投放零散材料,而且要等一炉铁水用完、冷却洗炉后才能熔第二炉。现在的电弧炉,能够投放集成压缩材料,并可连续投料不停炉。“设备更新后,每吨成本由过去的1400元降到1200元,而且钢水质量比原来更高更好。按照宏大目前的产能,总投资400万元左右的铸钢炉升级工程,两年内就能收回全部投资。”朱圣财介绍。同时,宏大特钢推出了一系列节能措施,将淬火炉、加热炉等更换成电炉,有效减少了无功消耗和输送电耗。

    目前,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产品销售呈下滑趋势,宏大特钢感到转型的压力。朱圣财坚信,科技是冲破一切阻碍的力量:“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对宏大特钢来讲,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和市场上形成争先、领先态势是当务之急。”

    宏大特钢将围绕主产品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加强与江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院士工作站;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增添发展后劲。同时,立足国内,拓展国际市场,培植新亮点。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产值30亿元。

    【记者感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有限公司还是一个家庭式的锻造小作坊。现在,企业已拿到“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省民营科技企业”两块金字招牌,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下国内钢铁行业节能产品每月平均销售最高记录。

    是什么力量助推宏大特钢从一家名不见传的小企业成长为行业小巨人?正如董事长朱圣财所说: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战略,是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动力。为此,广大企业要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