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房产 > 房产信息 > 正文

为孩子读名校70万买学区房 如此倾其所有为哪般

2012-04-19 浏览次数:

  进入4月,主城各小学开始对下期新生预报名,一场围绕名校的无形的名额之争也就此拉开。市民赵先生几年前想尽办法投入70多万买了某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又举家搬迁,只为孩子有一个读名校的名额。谁知前几天到学校报名,却被告知因买的二手房,没有资格入读理想中的学校。

  投入数十万,就为一个名校入读资格,到底有没必要为了名校如此倾其所有?是不是不读名校孩子就没前途?

  【网友讲述】:

  花七十余万买“学区房” 只为孩子进名校

  日前,网友赵秦(化名)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发帖,称自己花了70多万买“学区房”,本月10日带小孩去沙区某小学报名,却被告知买的是二手房无入读资格。

  记者随后联系上赵秦,他和妻子都在江北工作,小孩刚满6岁。“娃儿两三岁,我们就开始为他读书作规划。”赵秦说,几经选择,为孩子选定沙区某小学,2008年,夫妻俩花了71万,在该校周边买了一套二手房。“我还特意问了上一任业主关于孩子读书的事。对方说开发商和学校之间有协议,业主孩子入学有名额指标,不过他家孩子没用这个指标,所以指标还有效。”赵秦说,知道指标还在,他这才放心。

  “我们有住房,之所以花巨资再买房,就是为孩子读书用。听说小孩入学要‘三对口’。户籍必须要在该教育片区满3年以上才算常住,才能入读资格。”为此,赵秦夫妇还特地将家从江北搬到了沙坪坝居住。

  今年4月10日,该小学新生报名的第一天。一大早,赵秦就带着房产证、户口薄、购房合同等资料去为孩子报名。可查看资料的老师见他的购房合同不是与开发商签的一手房,一口回绝:“不接收二手房的小孩。”

  谋划多年的“入学计划”落空,赵秦那个郁闷可想而知,只好四处求助想办法。

  【记者采访】

  为孩子读名校 不少家长穷尽办法各显神通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绞尽脑汁,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家住南岸的冯女士一开始就打算走“择校”这条路。冯女士的儿子今年9月就该读小学一年级。可最近几天,她连续跑了几家知名小学,都被告知‘择校’名额早就满了。

  “都怪我大意了,很多家长早几年就给小孩报了名,像我这种临时去报名的,根本就没有名额。”拿钱也读不了心仪的学校,冯女士着急惨了:“只要能进名校,多交钱都愿意。”

  相比冯女士,家住石马河黄小姐就叫“未雨绸缪”了:小孩今年刚满4岁她,一有空就到各区较好的学校去了解招生信息,“划片入读也好,择校也好,两种方案你都要准备,到孩子入学时,一条路走不通,还有后备,不至于手忙脚乱。”

  黄小姐说,为了孩子入读好点的小学,夫妻俩发动了所有亲戚寻找名校关系。自己更是一所所学校进行比对,哪间学校是何种教学理念,她都如数家珍。一边对比,一边也不忘给孩子报名登记。目前,她已经为孩子在渝中、南岸、九龙坡等区的几所小学都登了记。“就是最心仪的学校读不成,还有其他学校备选,不至于让孩子进不了好学校。”

  在这问题上,不少家长虽然各自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几乎都是同样的倾其所有。赵先生认为,“名校”升学有对口指标,成绩好就可以直接升入好的初中。而且名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黄小姐则认为,现在名校对孩子的素质培养在加强,与国际接轨也越来越紧密。这有利于孩子拓展视野。而且,名校孩子家庭背景等多不错,孩子能从小结交到这样的朋友,对以后的人脉积累也是一种资源。

  老师 :追逐名校不排除家长虚荣心作祟

  说到家长为孩子入读名校操心,在九龙坡区从事多年小学教育,当了20多年班主任的何老师认为:“很多家长其实是在攀比,是虚荣心在作祟。”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家长根本不必一定要让孩子上名校。”何老师认为,读名校不代表孩子一定就能成龙成凤。同样,没上名校的小孩也不一定就成不了优秀人才。

  “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还要综合家庭情况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何老师说,一些家长让孩子在名校上学,已经不单单只是为孩子的发展考虑,更认为是有关面子的事,“看似双赢的事,才会让家长们如此热衷。”

  至于孩子的人脉积累,何老师认为,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在现实社会无可非议,但事实上,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同学,踏出校门依然保持联系的并不多。

  专家: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不必追逐“名校”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王纬虹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家长追逐名校伤财伤力完全没有必要。

  “这样做大人折腾、娃儿也受罪。”王纬虹说,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投入都很大,学校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从整体来看,教学质量差别并不大,与其让孩子放弃家门口学校,选择离家很远的名校,起早贪黑辛苦得上课都在打瞌睡,还不如就在家附近入学。多余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乐趣、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其他知识,这也减少了孩子上学路上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