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关于印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附件1: 泰兴市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化工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推进化工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和放大化工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根据国家、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产业现状 我市化工产业发展较早,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各类化工生产企业20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3家。2008年实现产值1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2%;外贸出口交货值27.3亿元,占全市的57.2%。二是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已建成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的化工生产集中区,区内集聚了以新浦等为代表的70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氯碱、染料颜料、医药农药中间体、油脂、电子化学品及化学助剂等产业集群。三是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内拥有一批生产规模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的产品,其中,靛兰、四醚产品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离子膜烧碱等一批产品生产规模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瑞和公司的“磷酸一铵”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四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部分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丹集团建有江苏省专用化学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江化学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但化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约发展程度低,产品链较短,结构偏平化,缺乏战略纵深;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初级产品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条中的高端产品及品牌产品少;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引领和支撑拉动作用的大集团大企业;产业发展仍以资源能源外延式增长方式为主,环境资源利用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方向,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手段,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集聚化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企业培大扶强,不断提高产业绿色制造水平和产品精细化度,努力构筑资源优化配置、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链条有效衔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化工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1、自主创新原则。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积极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化工产业技术系统化和集成化,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2、集聚发展原则。发挥产业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飞地”,提高企业集群、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水平,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层次。 4、培大扶强原则。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大力推进品牌创建、企业上市和重大项目建设,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三)发展目标 1、规模总量明显提升。到2011年,化工产业规模总量达7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40%以上。其中,高端精细化学品产值占化工产业总量的比重达50%以上。 2、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做大做长氯碱、医药农药中间体、染料颜料、油脂、电子化学新材料等五大产品链,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400亿元以上;培育发展苯系列、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煤化工三大产品链,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300亿元以上。 3、规模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11年,培育打造规模100亿级企业1个,50亿级企业1个,20亿级企业5个以上,10亿级企业8个以上。 4、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高。到201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8年下降15%以上,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完成集中管理。 三、主要任务 (一)做强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以经济开发区化工生产集中区为载体,以产业精细化、集聚化为目标,加快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国家级化工检测中心筹建,整合提升港口物流功能,提高承载化工产业集聚发展能力,加快实现企业向化工集中区集群,项目向化工集中区“飞地”。力争到2011年建成在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规模和具有鲜明循环经济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生产基地。 (二)做大接长五大产品链 1、氯碱产品链。一是以新浦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围绕氯乙烯着力打造聚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等产品链,并向聚氯乙烯深加工最终形成塑胶工业园方向发展。重点实施新浦化学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年产30万吨氯乙烯、联成化学年产6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加快招引一批围绕氯化聚氯乙烯前伸后延的项目,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200亿元。二是以中能远东硅业、泰州中彩硅业等企业为龙头,围绕三氯氢硅、多晶硅等产品,着力打造光伏产业,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50亿元。三是以常隆、百力、兴安化工、申龙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围绕研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产品。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30亿元。四是以三蝶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围绕3-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着力研制环氧树脂及其后道产品,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10亿元。五是以阿克苏诺贝尔、斯比凯可等企业为龙头,围绕氯乙酸、羧甲基纤维素,以及无机氯(漂粉精、氯化石蜡、三氯化铝)产品等发展产品链,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10亿元。六是围绕甲烷氯化物、有机硅、有机氟系列以及氯丁橡胶、氯化法钛白粉等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努力在产品链延伸及产业集群上取得重大突破。 2、医药、农药中间体产品链。以扬农、扬子医药等企业为龙头,以提升医药、农药中间体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研制开发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低污染、低排放的医药、农药中间体产品,加快产品的延伸和产业集聚,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20亿元。 3、染料颜料产品链。以中丹、锦鸡、万得、安力等企业为龙头,以环保型染料化工为发展方向,大力开发符合国际纺织品环保法规要求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以及新型环保染料等,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30亿元。 4、油脂、醋酸酯化工产品链。以华东油脂、中纺油脂、振华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油脂新产品的开发和前伸后延;以金江化学为龙头,加快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开发生产,重点抓好年产10万吨醋酸乙酯、5万吨醋酸丙脂、5万吨醋酸丁酯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40万吨的醋酸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建成亚洲最大的醋酸酯生产基地,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40亿元。 5、电子化学品及新领域精细化学品产品链。以凯力克、诺菲斯、先尼科、双键、汤臣压克力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新领域精细化工、塑料加工助剂、特种合成材料、阻燃板、荧光板、抗静电板等系列产品以及新型纺织助剂、柔软剂、着色剂等产品研发投入并形成规模化生产,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20亿元。 (三)培育发展三大新兴产品链 1、苯系列产品链。围绕苯乙烯、苯酐、苯胺、间二甲苯、间苯二甲酸等实施苯系列产品的前伸后延。重点实施新浦化学年产32万吨苯乙烯、中港年产50万吨苯乙烯、协联众达年产10万吨苯酐,联成化学年产12万吨苯酐、年产24万吨增塑剂,江苏锦海石化年产8万吨间二甲苯、年产6万吨间苯二甲酸等项目;加快招引前道混苯分离项目、后道聚苯乙烯、ABS等合成材料等项目和企业的引进,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100亿元。 2、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产品链。以中科金龙、泰鹏、德大生物等企业为龙头,依托二氧化碳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以溪桥、河失两镇为主体的集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研发孵化、生产经营、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业基地,大力发展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泡沫塑料,以及电子新型功能材料等,积极打造规模、特色和集群优势并重的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兴产业,力争到2011年规模总量达10亿元。 3、煤化工产品链。围绕沙桐煤化工项目,加快项目开发实施进程,大力拓展煤化工产品链,努力形成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保障措施 1、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构筑自主创新平台。一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和支持中丹、锦鸡以省级技术中心为载体,加快技术中心的提档升级,力争三年内创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鼓励和支持金江化学、汤臣压克力等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规模化工企业加快创新载体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和能力,力争3年内4-6个企业创建成省级技术中心。二是加快产业共性技术的攻关。鼓励企业围绕氯碱生产的大型整流技术、盐水处理技术、无汞催化技术,以及农药基于生物合理性原始创新的开发与转化技术等,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跨国公司的联合研究开发,实现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突破。三是加快自主创新投入。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力争重点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以上,其它企业达3%以上。 2、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坚持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氯碱等五大产品链、苯系列等三大新兴产品链的前伸后延,主攻台资、央企和世界500强大企业、大集团,确保每年有一批技术领先、带动性强、有利于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程。重点抓好中丹含氟农药中间体、金江化学年产10万吨醋酸乙酯等一批新建项目的建设进程;加快新浦年产32万吨苯乙烯、联成塑胶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等一批已批待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力争早投产、早竣工,形成新的增长极。三是加快项目落地速度。重点抓好沙桐年产30万吨煤焦油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全程跟踪服务,采取非常之策,力争项目早审批、早开工,确保预期增长目标实现。 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绿色制造水平。一是加快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围绕氯碱、染料和农药医药中间体等生产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提升,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力争每年实施重点节能项目20个以上。二是强化节能审计和监管。加快对重点能耗的监控和管理,力争到2011年完成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能源审计;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每年确保6家以上企业通过审核验收;推广和放大新浦等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经验,力争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三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合理用能评估工作,严格考量项目投资强度、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情况,非化工控制区(点)一律不得新建化工项目,原有化工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向控制区(点)集结。四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组织开展第二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加大关闭、淘汰、整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和生产装置力度,每年公布关停整治化工企业名单和淘汰落后设备目录,力争到2011年内年耗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落后生产设备淘汰到位。 4、突出企业培大扶强,增强支撑拉动作用。一是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重点打造以新浦为代表的100亿级企业,以中丹为代表的50亿级企业,以光明、锦鸡等为代表的20亿级企业,以兴安、常隆等为代表的10亿级企业,发挥其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二是加快战略性合资合作。坚持围绕五大产品链的做大做长,三大新兴产品链的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兼并重组,高位嫁接,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同盟,借助“外力”打造企业发展新优势,实现企业规模的裂变扩张。三是加快企业上市和品牌创建。引导和支持化工生产企业加大企业上市和品牌战略实施力度,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迅速提升企业产品的档次和综合实力,力争三年内有2-3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创建1-2个驰名商标,4-6个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加快实现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飞跃。 5、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积极提供金融支持。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等各项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并按国家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专利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产能、装备,以及关闭企业给予适当资金补贴支持。二是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在信贷、土地、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向化工控制区(点)转移和产业升级的项目,严格执行“飞地”政策,优先安排用地,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三是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搭建和完善银企对接合作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努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