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农业丰收促农民增收,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新时代的“鱼米之乡”不仅是兴化市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历史传统的体现,更是对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的肯定。近年来,兴化市不再仅仅追求产量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优化,不断推进三产融合,坚持项目和企业一体推进,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优粮优储,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近日,兴化市的水稻迎来丰收季。在兴化市八十八仓农业种植基地,农业技术人员正在和村民检查今年水稻的长势。“这两天天气很好,等水稻的湿度再降低一点,我们就准备收割了,今年我们共种植了2300亩,预计产量在1250吨左右,是个丰收年。”兴化市壹禾壹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兴化市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2023年粮食总产量逾25亿斤。实现优粮优储,是兴化市近年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目前,全市完好仓容达138.45万吨,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达98.47%,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量达69.60万吨。 “国有收储体系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江苏兴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储备粮公司负责收储县级储备粮以外,分布在23个乡镇的30个收储点,发挥灵活就近的优势。” 得益于优粮优储,兴化市粮食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现有大米加工企业53家、面粉加工企业2家;2023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1.83亿元,同比增长20.63%。 “我们将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各类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兴化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促进“经验渔业”向“数字渔业”转型
投饵不需要出家门,直接手机远程操控,自动投饵机定时定量投喂……在水乡兴化,水产养殖正插上智能化、数字化翅膀。“省时省力,还可以看到塘口实时画面,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养殖户王金友乐呵呵地说道。 水产养殖机械化是渔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作为水产养殖大市,兴化全市共有养殖机械8.2万台套,投饲、水质调控、起捕和清淤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处于全省前列。 渔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种质资源的更新以及水产良种的引进推广。作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市,全国每10只河蟹中就有1只来自兴化。围绕河蟹产业发展的痛点,助力富民产业由大变强,兴化今年成立了虾蟹产业研究院,建设408.5亩的河蟹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与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签订种业研发合同,培育河蟹良种“兴化1号”,开展具有上市早、上膏快、性状稳定的特色种源攻关,争取获得国家良种认证。 不仅培育新品种,兴化还通过养殖基地标准化改造,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河蟹生态养殖体系。其中,已改造完成的兴化市生态大闸蟹产业示范园,项目总投资近2000万元,使用面积达2350亩。在海南镇新伍村,当地探索的“虾蟹混养”兴化模式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去年,该村实现虾蟹产值约7500万元。南京农业大学在新伍村设立小龙虾科研教学基地,将虾蟹混养模式搬进科研教学案例。 从“经验渔业”转向“数字渔业”,近年来,兴化建成自动增氧设备覆盖面积7.4万亩,自动投饵设备覆盖面积11.1万亩,水环境自动监测覆盖面积3万亩,认定市级物联网渔业应用基地12个,打造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项目——江苏省兴化市国家数字渔业创新应用基地,打造江苏首个5G+数字渔业示范村。 产业变革,“蔬”写农产品“出村出圈”新场面
“这段时间,南瓜、毛豆、萝卜等蔬菜都迎来了丰收。每天凌晨3点,我们就戴着头灯开始采收,早上6点,蔬菜经纪人开始到地头来收菜。”近日,位于兴化市戴窑镇窑东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正在干活的村民鲍开林笑着说。 窑东村地处戴窑镇镇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该镇蔬菜重点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窑东村聚焦创建“戴舍”瓜菜品牌,培育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土特产”,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畅通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窑东村村民种植的白萝卜、南瓜、豆角等时令蔬菜,口感好、品质佳,装进“戴舍”品牌蔬菜篮内,既美观,又方便搬运,走俏周边各大城市的菜市场、商超。“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我们将绿色蔬菜作为重点产业,纳入‘戴舍’品牌建设范畴,加快蔬菜产业品牌化发展,借助戴窑(上海)商会、戴窑(南京)商会、稻米文化节等平台进行推广,树立高品质、生态、健康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愿意买、持续买。”窑东村党组织书记吴征明说。 “朋友们!下午好,欢迎来到江苏兴化戴窑镇窑东村助农直播间,今天我们推荐的是萝卜,豇豆、红薯……”直播镜头前,窑东村党组织副书记袁漪莲通过实地看品、现场讲解、评论解答等方式宣传该村“土特产”。近年来,窑东村不断尝试产业变革之路,充分发挥电商产销链条辐射效应,建立“党建+电商+农户”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把组织赋能优势转化为强村富民发展优势,直播时详细介绍了当地农特产品的生长环境、种植情况以及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让观众对产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让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助力农产品“出村出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