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外埠资讯 > 正文

鱼类变大变多,鸟群安家落户!泰州市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2024-10-25 浏览次数:

      “刀鲚、窄体舌鳎、中国花鲈……这条细鳞鲴也不错,超过三斤了,是最近两年监测到的最大的一条。”10月23日上午,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对长江靖江段鱼类种群结构、资源状况及鱼类栖息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监测,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据介绍,出水的渔获物中有中国花鲈、黄颡鱼、刀鲚、鲻鱼、胭脂鱼等十多种鱼类,还有中华绒螯蟹、秀丽白虾、青虾等多个甲壳类品种。

▲长江靖江段,江豚戏水。朱建军 摄

      “自2021年以来,我们连续4年对长江靖江段进行水生生态资源监测,今年的渔获物明显比前几年多,个体也比较大,表明这片区域的生物资源有向好的趋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刘思磊介绍,此次所有渔获物在分类、测量、称重、制成标本后,将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为加强长江流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泰州市铁腕治污,累计整治拆除小船厂、小码头16家,拆除建筑物构筑物53座,实现岸线复绿2.84公里。621艘捕捞渔船、1801名渔民全部退出长江捕捞,长江水域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投放优质鱼苗3500余万尾,长江渔业资源种群结构不断恢复和优化,水生生物种类多达1081种。

      不仅鱼类资源越来越丰富,作为长江生态状况“晴雨表”的江豚,今年以来频频现身长江靖江段,更有母子豚嬉戏、16头江豚同时逐浪的珍贵场景。“长江江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们不仅是长江的‘原住民’,也是长江生态改善的见证者。”长江江豚调查队领队汪正飞说,调查发现,长江靖江段稳定栖居约40头长江江豚,是长江江豚分布的核心区域。截至目前,长江靖江段累计考察航程1595.18公里,累计目击长江江豚74群次、304头次。

▲成群红嘴鸥在长江高港段越冬。孙智维 摄

      长江大保护,需要久久为功。近年来,泰州市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对生态、生活、生产、预留岸线进行严格管控;实施岸线“增绿”,推进长江岸线整治修复、生态绿化、沿线环保设施建设等多个重点项目,不断推动长江生态整体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如今,长江流域泰州段水质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Ⅲ类水体比例达100%。

      环境好了,动物就多了,“湿地精灵”反嘴鹬在江滩栖息觅食;“鸟界国宝”东方白鹳在江面振翅飞翔……眼下,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泰州市“安家落户”,见证泰州长江生态环境的变迁。

      泰州市春江湿地-凤栖湖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最新观测显示,在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础上,沿江湿地观测到新记录物种131种,包括维管植物16种、陆生脊椎动物1种、陆生昆虫57种、淡水水生生物57种。其中,累计识别38种83394只鸟类,包括白鹭、红嘴鸥、绿头鸭、灰喜鹊、黑水鸡、白骨顶等常见鸟类品种,也包括黑枕黄鹂、栗苇鳽、黄苇鳽等本地罕见鸟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