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美丽乡村建设 南京产业扶贫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发展“美丽产业”,山窝窝里的“水墨大埝”快速实现增收致富;六合北部山区“一个好汉三个帮”,发展“茶叶、彩色苗木叶、蔬菜叶”三“叶”经济;同样是种水稻,高淳区东坝街道“别出心裁”种出了高含金量的“致富”大米……南京的薄弱村演绎出一长串“十八变”的故事。 相比“输血”式帮扶,南京更加重视产业扶贫,通过激活自身“造血干细胞”强筋壮骨,增强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这是记者近日在“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采访活动中,百村调研行时最大的感受。当前,南京已没有国家和省定标准的贫困人口,市定标准下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也已全部摘帽。建立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找到可长远发展之路,让南京农民走上“康庄大道”,日子越过越好。 乡村旅游产业“点睛”美丽乡村 “以前,我们都管它叫卖桃路。”4月7日,69岁的浦口区永宁街道大埝社区老支书黄连德看着老山北麓的岔琥路,思绪回到了10多年前。山桃,曾经是大埝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靠这一条土路出村,村子“没路没电没水,是典型的三不通”。2014南京青奥会,山地自行车赛场选址老山,其中一段赛道就在卖桃路。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一年时间,5.7公里的卖桃路焕然一新。赛后,村委提出创建乡村旅游度假区,请来了专业设计团队,融入水墨元素和运动休闲元素,取名“水墨大埝”。2016年正式开园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去年经济收入594万元。 7年打磨,深藏穷山窝的大埝社区,持续推进乡村旅游,连续荣获中国最美村镇、五星级乡村旅游度假区,通过发展“美丽产业”,带动村民致富。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2.9万元,村集体收入291万元,均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 在同时期的南京南郊,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渡村赶上了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社区完成道路、水环境、文化建设等3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借水行舟”做出一篇浓墨重彩“水文章”。一条3.8公里的水路,打造成乌篷船游览水上环线,钱家渡外围,尚桥生态园、江南水利文化园、现代农业展示馆、菊花园串珠成链。在外生活20余年的村民陈叶琴回到村里创业,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如今已是游客们最喜欢光顾的“网红饭店”,“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收入”。 特色现代农业为稳增收“加码” 合作社成员由18名增加到455名,出资总额由5万元增加到550万元,种植面积由300亩扩大到3232亩,年经营收入由80多万元增加到800多万元……这是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12年来交出的一份成绩单。村民王立兵算了一笔账,家里7亩田入股,算上土地分红和在合作社打工的报酬,一年能有近3万元收入,比以前自己种田强多了。“这一切都是‘大米书记’带来的实惠。”王立兵说。 “大米书记”是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魏统田。2008年,他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凑钱包地,优选有机大米栽种,注册了“和睦涧”品牌。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社,村里还在街道工业园区投资参股900多万元,建商厦、厂房、人才公寓,昔日的经济薄弱村现已蜕变为南京市百强村。 江北新区葛塘街道官塘河村以前也是穷村子。“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始,村里一鼓作气完成了村组内近20条、10.6公里道路的黑色化工程。农路边上的潘庄组,53岁的杨步梅和丈夫张雷经营着120亩家庭农场。3年前接下农场时,夫妇俩接受了村里的建议,走特色种植养殖的经营思路,种葡萄、草莓、西瓜,养龙虾、螃蟹、鸡、鹅。种植养殖与农业休闲旅游结合,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去年,杨步梅家净收入20多万元,雇的几位工人也都是村里人,每人一年能拿到4万多元工资。除此之外,每年支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金也要比传统种植土地高出一截。 “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找出路 4月8日,冶山街道白云山社区茶园迎来一年中最忙的季节,40多个工人正忙着采茶。“每斤鲜茶叶社区给50元工钱,一天下来,手脚再慢也能有上百元收入。”40多岁的村民俞贵勤乐呵呵地说,他曾是低收入农户,如今变身茶厂工人,工资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很快就摘了“帽”。 作为全市低收入人口、贫困村最为集中的区域,六合北部山区是南京的“牵挂”。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缺少产业发展机遇,片区整体脱贫长期是“老大难”。与当地发展较好的“样板村”相比,白云山的脱贫之路走得更加艰难。20个自然村组,总人口4500多,耕地6259亩,塘坝5口,小型水库一座,便是村集体经济的全部家底。 要资源没资源,“不值钱”的好生态倒有的是。冶山街道决定“因材施教”,就从好生态入手拔穷根。街道和社区“志在长远”,不断在探索中破解资源发展瓶颈:重点发展茶园、彩色苗木、蔬菜等现代产业,社区正在规划建设330亩的农村电商线下体验园,融入研学旅游、农事体验等内容;紧抓国家级江北新区、宁滁一体化、宁天城际轻轨即将开通等发展机遇,擦亮国家地质公园石柱林景区、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等四张“国家级名片”,将好生态变成吸引休闲农业游客的“摇钱树”。 冶山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白云山社区党总支书记阮超介绍,为帮助社区脱贫,街道统一组织联合其他村居共同在六合新城购置门面房每年分红,盘活闲置资产,几处老村部被出租给农业企业,年增收数万元不等。截至去年底,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0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06户、共251人,通过茶叶合作社入股、安排公益性岗位等全部实现脱贫。(李凯 盛文虎 许雯斐 朱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