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企业有底气 五千机器人成扬州企业达产达效“急先锋”
图为潍柴柴油机智能生产线。资料图片 “虽然有少部分工人还没复工,但我们的生产基本不受影响了。”疫情期间,一些工人无法按时返岗复工,成了很多企业面临的大难题,但在位于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工业集中区的江苏晶鑫股份有限公司,一条条机械手成了破局的关键,充当起企业达产达效的“急先锋”。晶鑫股份总经理何健表示,这几年扬州力推智能化改造,全自动生产线机器人不仅节约成本,也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大作用。“例如我们的4号生产线,全部采用自动化设备,复工以来几乎都是满负荷运转。” “晶鑫股份仅是扬州市企业应对疫情有序复工复产、有力达产达效的一个生动案例。”扬州市工信局投资处处长丁子建的办公桌上,一份复工企业名单虽只有薄薄几页纸,但分量十足,都是拥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的企业。他告诉记者,晶鑫股份从事耐火材料原料的研制生产,先后取得数十项重大科技成果。“近几年,该公司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连续新建3号超高温速烧刚玉、4号超微粉生产线。其中,智能化是4号线最大的亮点,也成为了抗疫期间企业迅速达产达效的法宝。” “这条‘一键启动’智能生产线,只需按下按钮,即可完成进料、温度控制、磨机、烘烤、打包等全过程自动化作业。”何健介绍,4号线智能装备领先全国同行,吨产品能耗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上了4号线,公司产能净增40%。“2月17日起,企业生产步入正轨,目前4条线开足马力,工人三班倒,日产能400吨,恢复到了正常时期的水平!” 小小机器人,发挥大作用。位于江都邵伯镇高端装备园的江苏新时高温股份是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年轻”企业,其智能装备水平更是令人惊叹:偌大的陶瓷膜产品生产车间内,挤出成型、微波干燥、高温烧成、等离子喷涂、自动流水线胶装等五大工序,全部实现了智能化。 “2019年公司投入4000万元新上智能装备线,目前新厂区只需20多名工人,就能将全套工序运作得妥妥当当。”新时高温股份总经理曹超介绍,公司受疫情影响不大,2019年实现销售1.8亿元,2020年目标锁定2.5亿元、力争3亿元。“之所以敢制定这样的目标,就是因为智能化改造让企业有了底气。” 平时磨刀,用时显效。“近年来,扬州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多措并举,努力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2018年以来,扬州市陆续开工建设了中集通华数字化产研联合体、协鑫科技黑硅单面制绒技改、潍柴柴油机智能工厂等38项带有智能制造特征的重大项目,引导90家企业技改投资3.18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632台,目前扬州市机器人保有量超过5000台。”丁子建介绍,扬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此次疫情中,智能化改造企业是受影响程度最小的。这5000台机器人,也成为了扬企达产达效的“急先锋”。 这两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围绕重点产业搭建智能诊断平台,有序推进智能车间示范创建。2018年以来,扬州市在苏中苏北率先启动“智能车间建设诊断”工作,精选工信部直属研究所等9家机构累计为扬州市124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2020年1月,扬州市新认定省示范智能车间14家,列全省第5位、苏中苏北第1位;累计创成47家,列全省第6位。(通讯员 扬工信 江萱 侯瑞芳 记 者 肖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