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城建 > 正文

泰兴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报告

2010-01-13 浏览次数:

    泰兴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市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重点工业园,素有“银杏之乡”、“教育之乡”和“建筑之乡”的美誉,是长三角经济板块和上海、南京2小时都市圈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泰兴”寓意“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在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许,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环境是“安泰”之基、“兴旺”之源。2003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庄严承诺,要求全市上下把环境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珍惜,作为第一竞争力来打造,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来推动,确立了创建工作“三真”原则。一是用真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把创建工作仅仅作为获取靓丽“城市名片”的手段,而是以对全体市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情真创。二是下真功。明确各乡镇、部门责任,强化考核奖惩措施,最大限度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举全市之力推进创建工作。三是真见效。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摆花架子、走过场,通过创模,使广大群众真正感觉到环境质量的好转。六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初步走上了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城乡环境

    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优美人居环境,我们坚持全民发动,城乡联动,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力求做到既扮靓城市,又美化农村,着力打造全市城乡居民共享的生态家园。

风光秀美的羽惠河

    1.精心组织实施“碧水工程”。水,是城市流动的乐章。围绕让水“活起来”、“清起来”的目标,我们积极开展调水、清淤、治污等工程,努力优化水环境,切实保障水安全。一是大力开展河道整治。结合城区防洪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城区河道整治,对内外城河进行全面疏浚清淤,沿岸建石驳墙,贯通内河水系,消灭盲肠河和“断头河”。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拆涵建桥7座、改造泵站9座、新建翻水站2座、整治河道12条。经过整治,城区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面达到功能区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共投入8000余万元,完成市、乡、村三级河道疏浚整治1088公里,清淤土方600多万方,农村地表水水质也达到功能区要求。二是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先后投入5亿多元,实施区域供水工程,从泰州三水厂长江取水口直接取水,并统一使用泰州引江河作为备用水源。同时,我市还将宝塔水厂如泰运河取水口作为备用应急水源加以保护。三是全面开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制定出台《泰兴市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监管,严格控制排水口设置。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1.24亿元的城区南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共建成主支管网47.729公里,配套泵站2座;投资2070万元的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2+1”(日处理1万吨生活污水和2万吨工业污水)改造工程已投入运行;投资2.3亿元、采用世界先进处理工艺的“5+2”(日处理5万吨生活污水和2万吨工业污水)扩建工程和投资近7000万元的城区北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在紧张施工,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后,将保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尾水达到江苏省规定的排放标准。目前,污水处理厂平均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15000余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19%。

蓝天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2.精心组织实施“蓝天工程”。出台《泰兴市政府关于加强锅炉排气污染管理的通知》,对新增锅炉及锅炉除尘器更换、使用作出具体规定。所有新、改、扩项目,都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动工兴建。强制淘汰城区范围内2吨以下燃煤锅炉,一批燃煤炉、窑、灶得到改造,以液化气、柴油、电为能源的加热设备得到普遍使用,城区热水耗量较大的企业均停用锅炉烧水,改为外送热水。大力发展管道燃气。2006年以来,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中压管网、支管网105公里,发展用户8000多户。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淘汰二冲程机动车,全市机动车环保检测率达到87.4%。加强市区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的油烟污染治理,强制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深入推进秸杆禁烧工作,制定《全市秸杆综合利用规划》,积极构建秸杆综合利用体系,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今年上半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167天,占总天数的92.27%。

城市夜景

    3.精心组织实施“宁静工程”。巩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治理,对一些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严重扰民的固定噪声源,实施搬迁或拆除。对新、改、扩项目,特别是在居民区及附近实施的项目,均实行公众参与评价机制,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加强禁鸣区建设,将禁鸣区域扩大到三环以内,主要路段设置禁鸣标志,二环内禁鸣喇叭,三环禁鸣汽喇叭,严禁拖拉机和过境车辆驶入市中心区。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噪声,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对建筑施工噪声作出严格规定。每年中考和高考期间,市政府均下发文件,要求各施工单位停止施工,为莘莘学子营造安静的休息、考试环境。

宽畅整洁的中兴大道

    4.精心组织实施“洁净工程”。 完善“一把笤帚扫到底”的环卫作业模式和城区社区(村)环境卫生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城区环境清洁工作,所有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全部送泰州罡杨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处置。预算投入600余万元,对原垃圾填埋场组织实施规范化封场。目前,现场勘探、方案设计、环评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即将投入施工,明年上半年封场结束。为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引进美国独资企业卡万塔沿江热电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垃圾焚烧供热项目,已完成环评、安评、卫评和项目设计工作,七通一平工作已全部结束,正在进行土建施工,明年可建成投运。投资近3000万元的福昌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已在开发区建成投运并正常运行,全市危险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城黄线绿化一瞥

    5.精心组织实施“绿色工程”。 围绕“以树绿城、见缝插绿”的总体要求,加强城市“点、线、环”绿化工作。2006年以来,城市绿化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先后建成开放式公园6个、开放式绿地21处、国防生态林1000亩,新增省级、泰州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小区13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绿地率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以“田网、路网、水网”三网工程为抓手,全面构建农村绿色生态框架。2006年以来,新栽各类树木1200余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0余万亩。目前,已建成农田林网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200个,泰州市森林覆盖率达标乡镇19个。按照省道每侧50米、市乡公路每侧20米的标准,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全市5条省道、15条市乡公路已建成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总里程达到1840公里。加强生态林建设,发展银杏成片林5万余亩,新栽意杨800万株,定植意杨1100万株。形成了以宣堡镇为中心的银杏林产业带,以新街、刘陈等乡镇为中心的葡萄产业带,以姚王、泰兴镇等乡镇为中心的花木产业带,高效林业面积达2.8万亩。2006年12月,通过省级生态农业市考核验收。

国庆新村北大门的百花园成为街头一景

    6.精心组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对354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共按标准设置垃圾箱(池)4380只,集中清运农村生活垃圾15.46万吨;完成三格式户厕改造27000余户,新建农村沼气2000多座;新植常绿乔木522.8万株,完善农田林网8万亩;整治集镇、村庄“八乱”环境约280万平方米,清除违章建筑3180处、8.1万平方米;落实农村卫生保洁员1610名,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