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概览 > 泰兴年鉴 > 2011泰兴年鉴 > 正文

虹桥镇

2012-02-28 浏览次数:

【概况】 虹桥镇是2010年4月由原蒋华镇和原七圩镇合并而成,与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实行“区镇合一”的运行模式。虹桥镇地处泰兴市西南部,西濒长江,与常州市隔江相望,南与靖江市接壤,镇域总面积111. 6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44.61平方千米。全镇辖2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其中2个村村居合一),62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7.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 136人。虹桥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拥有15.8千米长江岸线和近万亩江心洲,沿江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七圩汽渡连接大江南北。新的虹桥工业园区成立以来,开工建设沿江大道和六圩港大道、疏港公路、上同路、腾飞路、四通路等区间道路,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10年,虹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5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2 亿元、工业增加值3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 4亿元,被评为“泰州市十强乡镇”,在泰兴市乡镇目标管理考核中获得综合二等奖。
    农业 全镇粮食总产6.38万吨,比2009年原蒋华镇和原七圩镇合计总产增加0. 1万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至2010年底,在建养殖小区4个,新增专业户160个,全镇高效农业面积达1 466.67公顷,其中,种植业面积866. 67公顷、养殖业面积600公顷。新建农田林网266. 67公顷,新拓成片林17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2%。
    工业 全镇拥有工业企业39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8家、全市“30强重点骨干企业”3家、“30家创新型企业”3家、“40家成长型企业”4家,形成船舶制造、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7.75亿元、销售收入177.72亿元、利税27. 08亿元、利涧13. 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5%、29.24%、84.98%和109.32%;完成工业国税开票销售62. 68亿元,同比增长52. 21 %。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 135万美元,是2009年的4倍多;新引进项目28个,总投资87.5亿元,其中,1亿美元或7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3个,1亿元以上项目20个,5 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服务业 依托六圩港、三桥港人江口建设两座内港池,打造万吨级和5 000吨级内港码头群,增强物流功能,形成辐射苏中、苏北的钢材、原煤、铁矿石集散地。全年新增服务业企业5家,新增服务业个体户121个。全年服务业税收入库数5 500万元,同比增长15%;服务业项目投入2.8亿元,同比增长71 %。
    小城市建设 作为泰兴市城市发展“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新城2010年4月被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打造的8个小城市之一。虹桥新城沿长江生态岸线和焦土港呈“T”字型布局,规划核心区域5平方千米,控制区域8平方千米,近期居住6万人,远期居住12万人。根据美国陆易斯通公司编制的城市规划,未来的虹桥新城将是一个生态之城、宜居之城、休闲之城、商贸之城,既是商务与行政中心,又是产业与人才集聚中心,更是现代化风尚区与文化交汇的结合点。到2010年底,虹桥新城开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焦土港北侧已拆迁整理土地100公顷,南侧整理土地40公顷,核心区域333.33公顷的拆迁、土地整理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首期启动区域一期工程10万平方米安置房已竣工交付,50万平方米安置房正在建设;学校、医院、行政服务中心、会所、集中商业区、高尚住宅区、焦土港整治和沿江沿河风光带、“两横三纵”道路等重点工程已完成设计,即将全面开工。
    新农村建设 2010年,全镇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6条中沟和部分村庄河道实施了疏浚整治,新建或改建农村桥梁1 1 座。打造集镇景观工程、道路景观工程、河道景观工程、田园景观工程和庭院景观工程,通过“江苏省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公殿、八圩村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村”,桃园、毗芦等5个村被评为“泰州市生态村”。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2010年1 1月获得省国土厅批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区涉及公殿、同德、上元等7个行政村,建设规模为1 055公顷。规划实施期限为3年,到2013年8月结束,总投资8. 57亿元。工程实施后,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233. 33公顷。
    社会事业和群众生活 2010年 全镇全年申报专利140项,其中授权专利45个,发明专利17个。“农家书屋”和村缀文化中心建设实行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所有行政村均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为“泰州市卫生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其中90%的区域接通市自来水公司供应的长江水。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建成技能培训中心2个,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新增劳务输出650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人达12 085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全镇78户168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 653户2 421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总额达472万元。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