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支招如何预防“网络碰瓷”:交易时要注意买家行为及买家账号
(记者 耿凤)现实生活中的“碰瓷”大伙儿不会陌生。比如,自己故意先弄点伤出来,然后到马路上找辆车,装作被撞,然后敲诈医药费。然而,“网络碰瓷”大伙儿听说过吗? “网络碰瓷”是由一群所谓的“差评师”发起的,他们以给网店“差评”为要挟,敲诈勒索50元到100元。如果网店卖家选择息事宁人,那就正好中招。“网络碰瓷”的另一种手段是由所谓的“退货师”发起的,他们其实是骗保。现如今网站推出了退货险,只要在买东西的时候多支付少量的保费,一旦产生退货,保险公司就会支付退货的运费。这样一来,“退货师”故意在货物上搞点小破坏,然后堂而皇之地退货,保费就落入了他们的腰包。最近,我市警方梳理网络信息时发现,这种针对网店卖家的新型犯罪手段刚刚萌芽,在我市也发生过类似案件。 连续差评 不给钱就不撤销差评 虹桥镇的钱女士在淘宝网上开店已经4年了,上个星期,有一位买家在她的网店选购了一本名著。但是,她盘算着买家早就该收到货了,对方却迟迟没有付款确认。好不容易等到确认了,又出了件让她头疼的事。在确认后两天,那位买家居然给了她的网店5个差评。钱女士仔细一看,发现对方的理由是“书中有错别字”。这位买家一口咬定钱女士卖的书是盗版的。 钱女士郁闷了,这哪儿跟哪儿啊!她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书是正版的,并提出假一赔十。但是,那位买家还是坚持书是盗版的,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你给我100元,这事就算完了,我去取消差评。” 开过网店的人应该知道,有“差评”可是件麻烦事,会直接影响生意。尤其是新开的网店,有“差评”可就更头疼了。钱女士跟对方协商了老半天,对方就是那个态度:要么给钱,要么差评。无奈,钱女士只好掏了这100元。 警方发现,这些“差评师”有时会在一家网店拍下数件货物,然后都找点茬出来,要挟店主花钱息事宁人。而且,他们的作案目标往往和他们不在一个城市。 次次退货 盯上的是退货保险费 城区郭先生经营多年的水晶饰品网店近日遇到了一件蹊跷事。他收到了两个同一寄件人的退货邮包,退货的理由是一样的:你卖给我的手链有划痕,我不要了,退货,不承担来回运费。搞笑的是,其中一个邮包里的手链确实是他卖出的,但另一个却是另一家网店的。 “有这么巧吗?会不会有猫腻啊?”郭先生很是怀疑。回头一查这位买家的账户,实在惊人,一个月里居然有100多笔交易,怪的是这100多笔交易最后都是以退货告终。真会有这么巧?他的运气就这么差? 警方分析,这位买家很可能涉嫌骗保。最近,某些购物网站推出了退货运费险,就是买家只要在网购的时候多付一点钱,一旦发生退货的情况,保险公司就会把钱赔给买家。当收到其实是被故意破坏的货物时,有些网店店主还以为是自己的货物本身有问题,而没有去细究,除了退货还承担了来回的运费。他们大都不知道买家保了退货运费险。然而,等到退款成功之后,这些“退货师”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骗到保险公司的赔款了。一般情况,0.5元保费对应10元保额,“退货师”的单笔收入就是9.5元。单笔的保费是不高,但是多达上百笔呢? 警方支招:各位网店卖家要注意买家的行为,比如在交易时,买家是否表现得过于爽快,几乎想都不想就直接下单?这样的买家,很可能有问题。买家是否故意采取一些不平常的交流方法?比如,用公用电话和卖家联系,或者不用“阿里旺旺”之类的交易聊天工具。注意,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位买家很可能是为了避免留下证据。观察一下买家的账号,是否过于简单,像是随意注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