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泰兴”,让居有所安
(记者 周冰)每天早上上班后,城北派出所的专职民警就会浏览前一天警务平台接处警信息,然后根据报警人联系方式逐一联系,向市民了解处警意见。自去年7月初以来,城北派出所实施了“110接处警情况群众满意度跟踪回馈制”。“110”回访制度就像一面镜子,不但能让民警看到工作“短板”,而且能从中了解市民对公安工作的期望和要求,沟通警民关系,提高民警自我约束力。这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平安泰兴”建设的一个缩影。 稳定是第一责任,法治是第一环境。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平安泰兴、法治泰兴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保障社会治安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公安、司法等部门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整体谋划,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强势推进平安建设活动。 “警民大联防”构筑维稳“天网” 在宣堡镇郭寨村,有一支由16名治安中心户长组成的巡逻队,他们每天早出晚归,配合社区民警,巡逻村里每个角落,对行迹可疑人员进行盘问,及时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向民警汇报,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2009年下半年,我们村在全镇先行试点实施‘治安中心户长’制度,以生产小组为基本单元,以村民自愿为前提,按照村民之间亲缘关系、邻里关系、经济关系,与推选村计划生育信息员、环保管理员、绿化护理员、村民议事代表相结合,一个生产小组设立一名治安中心户长。通过公开报名、群众评议、村委会初审、镇综治办和派出所面试政审、镇党委政府审定、村委会颁发聘书等7道程序产生了16名治安中心户长。通过几年的努力,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都得到及时解决,大大减少了矛盾激化的几率,治安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说起治安中心户长对村里治安状况的改变,村党总支书记张国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如今,像郭寨村这样的由派出所民警,乡镇机关干部、民兵、治安志愿者,组织开展以治安巡逻、卡口堵控为主的“军、警、民”大联防模式正在全市加以推广。 “今年,我们在所有村居设立村综治办、警务室、调解室‘三位一体’的基层综治龙头性工作骨架的基础上,在全市16个乡镇(街道)全面推行了治安中心户长制,使他们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组织员、法制教育宣传员、重点对象帮教员、社情信息传递员以及行政、自治组织的基层助手作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惠星说。 与治安中心户长制相呼应的是社会大防控格局的不断强化。“‘平安泰兴’的建设,需要在提升预防犯罪、控制犯罪的能力上动真格。”惠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技防村”、“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五星级村(社区)创建等系统工程建设。至目前,全市视频监控探头已突破1万只,新增桥口、路口监控探头200多只,安装“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1万多户。共同构筑一张维稳“天网”,为市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纠纷大调解”夯实群众“基石” “社会矛盾化解是社会的排气阀。只有在基层就开始矛盾调解工作,才能在全市形成社会大调解机制。”这是记者日前在黄桥镇双联村采访时,该村党总支书记白荣生的一番感悟。如今在该村,邻里间有个什么矛盾,基本上都是由调解委员会的同志来处理,仅去年就处理了20多件矛盾纠纷,基本实现了小的矛盾不出村,大的矛盾不上交。 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在提高主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做文章。近年来,我市在对各乡镇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行调查剖析,尤其对因矛盾激化而引起的民转刑案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不少问题的发生,实质上是信息不灵,情况掌握迟缓被动而导致的。 “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市率先在泰州市范围内解决了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编制问题,落实了500多平方米的办用公房,组建了乡镇专职调解员队伍,每个乡镇落实了2名专职调解员。这样,我们就能加大矛盾纠纷的主动排查、提前排查、全面排查、层层排查、细致排查的力度。”惠星介绍,2009年,我市又创造性地将综治办、司法、法律服务及派出所等多部门集中办公,集中优势政法力量,最大限度地钝化各类矛盾。 如今,组织机构网络化、运作方式规范化、调处责任明晰化、保障工作制度化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正使我市大调解机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大调解工作已成为维护全市稳定和谐的“稳压器”。仅今年以来,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1574批次,组织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216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434件,受理1059件,直接调解870件,分流189件,成功调解948件,防止矛盾纠纷激化87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