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就修改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公开征求意见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 国务院法制办3日公布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草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进行职业病诊断,必须参考病人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此次修法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上述资料时如何保证诊断、鉴定工作顺利进行。 据了解,在修法的总体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两点:一是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中的责任,通过适度的制度倾斜,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职业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争议解决机制,尽可能与现行法律制度相衔接,以减少制度执行成本。 针对用人单位可能出现的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情形,草案规定: 一是用人单位不提供病人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资料,或者病人对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有异议的,病人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解决与职业病相关的劳动保护争议;接到申请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二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30日内作出裁决;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结束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但是,病人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这一规定的限制。 三是在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参加仲裁庭的前提下,规定讨论与职业病相关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邀请安监、卫生部门的人员和有关医学专家参加,听取其意见。 四是在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中,用人单位在仲裁庭指定期限内不提供与争议事项有关证据的,将承担不利后果;在解决与职业病相关的劳动保护争议的仲裁中,病人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明确、用人单位不提供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的,仲裁庭应当支持病人的主张。 五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应当依据仲裁裁决和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作出。 六是明确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诉讼期间,不影响病人的治疗费用按照职业病待遇规定的途径支付。 社会各界可于11月19日前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或者通过信函、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此次修改提出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