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泰兴网欢迎您!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 > 法治 > 正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记“江苏最美法官”、市人民法院曲霞法庭副庭长张鹏

2015-03-02 浏览次数:

  (记者 常斌 通讯员 常志飞)他,自选择法官这个职业,就扎根农村,一干已19年,将理想、信念和青春融进一方热土。

  他,满怀真情,倾洒辖区群众,20年审结各类案件5000多件,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里人”。

  他,有机会却放弃了调到城区法院机关,更没有利用职权为下岗的妻子安排过工作,一家三口至今仍借住在岳父几十年前分配、九十平方米的单位宿舍里。

  他,就是市人民法院曲霞法庭副庭长张鹏,1995年进入市法院工作,2007年被表彰为“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省高级法院评为“全省化解矛盾纠纷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称号,2014年被表彰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1月8日下午,他被授予“江苏最美法官”荣誉称号;去年12月26日,张鹏等10名“江苏最美法官”和18名“江苏优秀法官”在南京受到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小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的接见。

慧眼明辨正天平

  “公以至仁,正以尽义。为民司法,捍卫公正是法官的首要职责,也才能增强司法审判的公信力。”多年来,张鹏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特别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和以假乱真的手法,他冷静分析,缜密思考,拨开云雾,弄清事实,以慧眼捍卫公正,用公正端好天平。

  2009年,常州市的徐某承包经营了张桥镇一新型建筑材料厂,王某经常到厂里拉砖外销。2011年徐某手持王某签名的结账便条诉至法院,要求王某偿还欠款7.67万元。

  “开庭前查看卷宗时,我就发现,徐某提供的结账便条复印件被裁剪过。”张鹏介绍,庭审时徐某又提供了结账便条原件,称“裁剪部分内容为已还款8600元”,但与复印件裁剪切口不一致。“第一次庭审,称持复印件结账;第二次庭审,又称持原件结账。”面对两次矛盾的陈述,张鹏依法驳回徐某的诉讼请求。

  张鹏的审判智慧,来自于长期的实践积累,更来自不断的学习充电。多年来,他及时潜心研究新法新规,敢吃“螃蟹”,大胆对一个个全市乃至全省首个案例作出判决,令当事人心服止争。

  2007年11月,张某依法领取了城区通江路上一套住宅的房产证及土地使用证。2012年7月,他向业主委员会主张知情等权利,表示要履行业主义务,遭到拒绝。“接到法院转来的这一新型案件,等于接了个‘烫手山芋’。”张鹏说,这是全省首例业主诉求小区物业知情权案件,涉及业主知情权12项。此前全国此类案例屈指可数,涉及的知情权也只有几项。为此,案件在适用法律上难以把握。

  为了找准案件的适用法律,他上网查阅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从《物权法》到《物业管理条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等,逐条查看、研究。经过几个夜晚的熬战,终于从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出台施行的《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找到认定业主权利的法律条款。接下来,又认真研究相关条款规定,对照案情,把准支持事项和裁决尺度。

  在原告没聘请律师,业主委员会经合法传呼、拒不到庭的情况下,他依法支持了张某主张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等5项主要权利。除此之外,判决书还建议:张某既要注意方法,行使权利,更要配合业主委员会做好工作;业主委员会要更好地担当起“代表人”的职责,共创文明和谐的小区环境。这一大胆尝试性判决,既体现法律精神,又富有人情味,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专家的肯定。

解得民难方舒心

  “近几年来,诉讼到法庭的案件不断增加,有的案件在普通人眼里,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讲,却是一件大事,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多年来,张鹏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依法尽其所能地为他们排解疑难纠纷,将“司法为民”演绎为一个个审判、调解的感人案例。

  家住广陵镇的马红美是一名残疾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2013年初遭遇交通事故,能行的一条腿被撞骨折,需拄着双拐行走。2013年8月,她起诉要求某保险公司赔偿相关损失。从案卷中得知她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后,张鹏一方面让法律援助律师多跑腿,省去当事人来回跑;一方面主动联系某保险公司,反复做思想工作,从快调解结案。“尽快拿到赔偿款,可以让马红美及时得到后续治疗。可保险公司的赔偿款迟迟没到位,医院又加紧催缴医疗欠费2.4万元。”为此,张鹏再次主动联系、加紧督促,终使保险公司于2014年1月20日给付赔偿款。期间,他还抽空到医院沟通协调,促使减免医疗费2000元。

  结案,让关爱延续,照亮当事人的心房。“你已帮了我不少忙,我感激还来不及;这钱,我不能要!”2014年5月12日,面对张鹏回访送上的200元慰问金,马红美推却着:“保险赔偿纠纷第一次开庭那一天,雨一直在下。远远看到我下车,你冒雨疾步上前搀扶,以防我跌倒。”“这钱仅是一点心意,你要坚定信心、增强勇气,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说完,张鹏又将钱塞给了马红美。

  这已是张鹏第二次回访看望马红美。命运多舛,针对丈夫多年不闻不问其生活,她不得不起诉,要求给付扶养费。2014年2月13日(元宵节前一天)回访中得知情况后,张鹏专门叮嘱庭上承办法官,“对于这一特殊当事人,不仅要保护合法权益,更要尽量减少其来回奔波。”此案从受理到成功调解,前后仅1个半月。经调解,马红美丈夫需按期支付扶养费和医疗费。2014年12月18日,张鹏再次上门,给马红美送去轮椅车,方便其行动。

动力无限源乡亲

  每年审结三四百件案件,每个工作日平均开庭2次,多时一天开庭3次,中间还穿插调解简易案件。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何以挺过来?在张鹏看来,司法为民最终要得到群众的认可,乡亲们的信任和赞誉就是公正、廉洁司法的最大动力。

  “张法官,帮帮我们老两口,我们是实在没办法才来告那两个忤逆子的……”2012年8月的一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法庭,一下子跪倒在法庭的大厅里。看到年龄和自己父母相仿的老人跪在面前,闻讯赶来的张鹏眼眶湿润了。他急忙将两位老人搀扶到办公室,倒上两杯热茶,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

  老人姓杨,患有心脏病,老伴得了癌症,仅有的一亩多田无力去种。张鹏当即根据两位老人的口头诉请,就地立案,并帮助办妥法律援助的相关手续。送出法庭前,张鹏拿出500元钱,偷偷塞到杨大爷的衣袋里,并将两位老人送上了车。

  “案子事实非常清楚,直接判也未尝不可,但这样容易激化矛盾。”张鹏说,老人要的不仅仅是儿子的赡养费,更需要亲情的温暖和子女的关爱。开庭前三天,他将老人的两个儿子找来,讲法律,论人情,话伦理,一个多小时的庭前调解终于让两个“忤逆子”当庭认错悔改、搀扶双亲回家。

  一个多月之后,杨大爷在儿子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法庭,“田里刚刚收下来的花生,送给张法官尝尝。”张鹏接过花生,迎着老人一脸笑容,眼睛再次湿润了。

  “刚到法庭工作的时候,说实话也动过调工作的念头,毕竟自己的家在城里,妻子下岗,孩子还在上学,都需要照顾。”张鹏动情地说道,“每次看到一张张笑脸,听到一声声张法官,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这是无论多好的物质条件,无论多高的薪水报酬也换不来的!”

  “我是你的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张鹏更懂得一个法官的职责使命,更知晓该如何回报一方热土。从小学到大学,在他的连续资助下,辖区一学生如今已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