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耿凤 特约记者 陆裕顺)日前,市公安局滨江派出所民警根据“110”指令,经过90分钟的“笔谈”,成功拦截一起针对聋哑人的电信诈骗案,避免损失10万多元。
装着2万元定期存折上班,无奈的亲属选择报警
是日上午7时30分左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一市民报警,聋哑人,称卢某。在市经济开发区某公司上班,早上带走了家中的存折,准备去银行向境外汇款。
接到报警后,指挥中心立即指令滨江派出所出警。由于公司和银行的作息时间一致,都是8点上班,所以民警接到指令后,随即与公司安保负责人取得了联系,要求一上班就把卢某请到会议室。
接着民警致电报警人,报警人告诉民警,卢某是她的亲属,8号晚上卢某回家后,把家中的2万元定期存折翻了出来,问其干什么用,他说要汇款,朋友陶某告诉他,有一家自称来自台湾的公司,为关心、资助残障人士,举行汇款返现活动,家人知道是骗局,但卢某不信,劝了很长时间都没用。早晨上班时,他把存折装在口袋里出了门,实在想不出办法了,才向警方报警求助。
马路上朋友间的偶遇,“好消息”传递给朋友
了解大致情况后,民警在公司的会议室里见到了卢某。问其信息的来源,卢某比划着告诉民警,是同事陶某说的。公司安保负责人介绍说,和陶某一个班组的,包括卢某一共三个聋哑人,还有一个姓凡。
不一会儿,陶某、凡某也被叫到了会议室,卢某、凡某告诉民警,汇款返现的信息是陶某说的,而陶某说,他的信息来源是一个叫“老潘”的聋哑朋友,几天前在马路上偶遇后,“老潘”告诉他,一家台湾的公司,参加汇款返现活动,每人只要汇35000元后,每月就可以得到6000元的返还,为期一年,可获72000元,只在大陆地区抽取360名残障人士,他汇款10天后,这家公司已经往他的账号上打了2000元。
陶某觉得应该“有福同享”,所以7月8日将“好消息”告诉了同班组的卢某和凡某。
听不见,看不懂,民警“笔谈”90分钟化“危机”
“第一次与聋哑人交谈,我说的他们听不见,他们比划的手语我又看不懂,他们坚信是真的,我们说是假的,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我只能把想问的问题写在纸上,再让他把回答写下来,一来一去,从8点开始,到9点30分左右,一个半小时,最后终于劝住了。”当天负责处警民警顾伯军说,“三个聋哑人中,一个可能受过专业的手语学习,我就通过他把我写的问题,用手语翻译给另外两人,问一个问题,要等几分钟才有答案。最后他们三人全都向我直摇手,又做了一个暂停的动作,我知道,他们终于明白我的意思了,不汇款了,幸好有公司安保部门的负责人在场,要不然,我还得多花几个小时,才能说服他们三个。”
离开公司时,民警再三叮嘱安保部门的负责人,上班时间一定要看好这三名聋哑人,不能让他们离开厂区,并回复报警市民,待卢某回家后一定要收好家中现金和存折。
民警提示,关注弱势群体,谨防上当
民警告诉记者,这种以聋哑人为侵害对象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成功拦截在全省乃至全国可能都是首例。
残障人士属弱势群体,较普通人而言,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生活圈、朋友圈小,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数量有限,对事物真假辨识、认知的能力不是特别强,还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一旦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会坚信不疑,如果遇到阻力,特别是来自家庭、亲属的阻力,会变得很固执。
聋哑人,较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无声”,受骗上当后,去银行汇款转账,不像普通人那样不停地接听电话,一般很难引起工作人员的警觉。
同时,他们的交流多为手语或短信,一般人看不懂也不易察觉,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公安机关在加大对弱势群体防骗宣传的同时,也希望金融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多注意观察和留意,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劝阻或报警,社会各界也应合力帮助弱势群体,提高他们识骗、防骗的能力。
|